上海中医药大学
面对新时期中医药事业和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学校自2012年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一体两翼”人才培养理念,打造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开展基于传承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完善多学科融通、高水平创新、跨国界交流的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推进医教协同、科教融通、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和机制创新。
学校高水平人才培养有力支撑引领学科发展,在教育部全国第四轮高校一级学科评估中,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三个学科获评A+,中医、中药二个学科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超过半数的专业为国家级、上海市一流专业,国家级一流课程数量位居全国中医院校首位。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了广泛认同。先后在教育部中医药高等教育60周年新闻发布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做经验交流,陈宝生部长现场观摩我校课程思政课。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本着“需求引导、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共建共享、携手共进”的原则,双方建立机构共建、资源共享、人员互聘的战略性紧密型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务实合作 。
合作开展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升医学本科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承担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5+3)专业教学计划中第一、第二学年的通识课程、生物医学课程等教学任务。
合作共建“现代中医药联合高等研究院”,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合作平台;推动两校学生在相关专业实现本科生课程互选,鼓励学生通过辅修对方专业获得相应证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作。建立双方教师和研究人员、管理团队之间的合作工作机制,加快推进PI团队建设,建立PI互聘机制。组建联合教学团队,共同开展课程开发和课程建设,实现名医名师的互访互聘。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就加强两校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方面进行合作,探索联合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复合型中医药人才的新模式、新机制。上海交通大学承担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5+3)专业教学计划中第一、第二学年的全部课程教学任务。负责中医学(5+3)专业学生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期间的学籍学历管理、生活安排等相关工作。联合培养专业依托外国语学院协助管理。
联合培养期间,两校学生可在一定范围内互选课程,两校相互承认学分;在图书资料、网络服务、实验室利用、信息沟通、教学资源交流、师资等方面将实行资源共享;共同建设和发展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在此基础上,两校还在新的硕士点、博士点和重点学科申请上探索合作契机,在生物工程、食品工程、医疗器械、药物技术等医工结合领域组建产业化合作实体,开展深入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