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总体要求。人才作为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根本基础和核心力量,培养其传承创新并重的能力,肩负起中医药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生命健康的历史责任,是学校坚守“一体两翼”人才培养目标(以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能力为主体、以宽广的现代科学、医学知识和创新思维为一翼、较深厚的中医传统文化底蕴为另一翼)的初心使命。
学校作为新中国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建校伊始就确立了“中医本色,时代气息”人才培养理念。上世纪80年代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率先探索学分制和多元评价改革,突破了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制度瓶颈。1991年起作为全国中医教学改革试点单位,新办与“985”院校合作的本硕连读长学制专业,构建了中医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2007年入选教育部首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细化了“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的中医创新人才培养方案。2009年起在率先试点医教协同临床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新时代中医人才的发展要求,特别是知识结构、文化素养、与现代科学前沿领域融会应用能力,率先实施了人文通识教育改革、构建开放融合教学平台、建立协同育人机制等系列改革举措,2015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以拔尖创新型、临床研究型、外向型、复合型等多元化中医人才培养格局,更好地满足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对新时代中医人才的培养要求。着力解决如下教学问题:
一是改变医学专才导向下重术轻道、趋同乏特的现状,解决中医学生因缺乏深厚人文素养和广阔学术视野,传承底蕴和创新后劲不足的问题。
二是解决独立建制下,中医药院校学科交叉乏源,学科优势反哺和支撑教学不足,活跃于交叉创新领域的师资、跨学科整合性课程资源薄弱的问题。
三是破解高校现有管理机制、院系壁垒难以形成育人合力的困境,打造服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革新平台和协同路径,解决培养模式单一与中医人才多元化发展矛盾的问题。
成果秉承学校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坚持在传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厚植富有中医药特色和“新医科”特质的人才培养土壤,全面提升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质量。成果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及政策措施研究》《“十四五”中医药人才高质量发展研究》等战略研究工作,对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和高质量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