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

通过论文撰写,总结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经验,并以研究的方式指导实践,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累计发表百余篇高水平教育研究论文。
论文标题 | 作者 | 期刊名称 | 发表时间及页码 | |
1 |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中医药高校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 | 胡鸿毅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20(1):38-43 |
2 | 中医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 | 胡鸿毅 | 中医教育 | 2019,38(4):3-6 |
3 | 抗疫斗争呼唤中西医汇聚和中医药教育的守正创新 | 舒静、胡鸿毅、徐建光、 |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 2020,40(5):321-324 |
4 | 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继续教育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 陈红专 |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 2021,41(8):739-743 |
5 | “新工科”背景下新型中医工程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 | 杨华元 | 中医教育 | 2021,40(2):15-18 |
6 | "抗疫精神"在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策略研究中的应用 | 曹锡康 |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 2020,40(7):529-533 |
7 |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专业课程教学设计 | 舒静 |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 2020,39(5):10-12 |
8 | 抗疫时期中医药在线教学的质量控制与实践探索 | 舒静 | 中医教育 | 2020(3):27-31 |
9 | “学术共同体”模式对中医药高层次师资建设的促进作用 | 胡鸿毅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 2017,16(3):226-229 |
10 | 新一代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继续教育的途径探索——以“海上名医传承高级研修班”经验为例 | 陈红专 胡鸿毅 | 中医教育 | 2017,36(3):1-3 |
11 | 对接需求、提升能级,全方位推进中医药海外发展战略 | 徐建光 | 中医教育 | 2016(5):4-6 |
发表相关论文汇总
12 | 探索教师发展模式-服务医药卫生事业 | 胡鸿毅 | 中国高等教育 | 2014(18):49-51+63 |
13 |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的实践策略 | 项乐源 |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 2014(4):534-537 |
14 | 过程控制与精细化管理: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发展之路——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应 用述评 | 胡鸿毅 | 复旦医学论坛 | 2013(4):86-91 |
15 | 中医教育临床实践教学与临床教师能力发展探讨 | 魏建平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 2013,12(1):44-47 |
16 | 论中医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视域下的教师发展 | 朱慧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3,27(3):114-117 |
17 | 教师发展中心开展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 | 项乐源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 2013,12(4):361-364 |
18 | 走教育国际化之路,造就面向未来的卓越中医药人才 | 谢建群 | 中医教育 | 2013(6):1-3 |
19 | 行业特色型院校构建通识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 林勋 |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 2013(6):859-862 |
20 | “医改”推动“教改”打造卓越中医药教育 | 严世芸 | 中医教育 | 2013(3):5-9 |
21 | 通识教育是中医药院校人本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 林勋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2,26(2):86-89 |
22 | 医学院校的社会责任:卓越医学教育再认识——全球医学院校社会责任标准共识(GCSA2010)形成述评 | 胡鸿毅 | 复旦教育论坛 | 2012(2):92-96 |
23 | 以学科教学知识能力促进中医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 赵琛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 2012,11(6):565-568 |
24 | 浅论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 魏建平 | 中医教育 | 2011,30(5):72-74 |
25 | 教师发展中心模式下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实践 | 项乐源 |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 | 2011,1(1):58-61 |
26 | 基于多元化与服务性的高等中医药教育质量保证机制思考 | 严世芸 | 中医教育 | 2011,30(1):1-4+9 |
27 |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继承与创新并重”的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实践 | 胡鸿毅 | 中医教育 | 2010(6):5-7+23 |
28 | 高等中医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闫晓天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 2009(9):40-41 |
29 | 《自我领导理论视野下的大学生领导力实证研究——以上海高校大学生为例》 | 成琳 | 华东经济管理 | 2014(7):167-171 |
30 | 《从构建“学术共同体”到“成长共同体”引领——上海中医药大学导师团施行模式下医学背景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思考》 | 崔龙涛 | 中医药管理杂志 | 2015,23(20):168-171 |
31 | 《中医文化融入学生生活园区的实施路径研究——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 | 邢曼 | 中医药管理杂志 | 2015,23(17):20-22 |
32 | 《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医药院校实践的思考——以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二课堂“淑女学堂”为例》 | 端木寅 | 中医药管理杂志 | 2016,24(18):38-40 |
33 | 《“职业导师制”在高校就业指导中的探索与实践——以我校中药学院为例》 | 吕健萍 |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14(3):223-225 |
34 | 《中药专业大学生课外阅读习惯调查与对策——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本科生为例》 | 沈漫 | 中医药管理杂志 | 2016(6):23-26 |
35 | 《大学生德育中的名师效应分析—— 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导师团”工作为例》 | 陶思亮 | 中医药管理杂志 | 2017(18):4-6 |
36 | 《重大事件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新定位》 | 王鑫 | 思想政治课研究 | 2014(3):7-9 |
37 | 《提升医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参与效果的调查研究》 | 邢曼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 2016(03):20-21 |
38 | 《系统性德育工作模型的构建与实践体会》 | 沈漫,陶思亮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5,29(05):90-92 |
39 | 《高校治理视域下德育工作创新发展探析》 | 陶思亮,陈正芹,朱惠蓉 | 思想理论教育 | 2017(03):97-102 |
40 | 《中医药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浅析》 | 季伟 | 中医药管理杂志 | 2017(18):7-8 |
41 | 《高等医学院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 | 季伟 | 中国医学伦理学 | 2017(6):693-696 |
42 |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伦理思想发展轨迹探析》 | 孙慧斌 | 中医药管理杂志 | 2021(3):10-12 |
43 | 《新时代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根据与实现路径》 | 王飞 | 中医药管理杂志 | 2020(1):12-15 |
44 | 《从构建“学术共同体”到“成长共同体”引领》——上海中医药大学导师团实行模式下医学背景辅导员角色定位与思考 | 陈秀兰 | 中医药管理杂志 | 2015,23(20):168-171 |
45 | 《党建带团建育人模式探索——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 | 陈秀兰 | 文教资料 | 2020(06):152-154 |
46 |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合力育人的协作机制探析》 | 王鑫,李秀芳 |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6(03):83-86 |
47 | 《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环节与评估的原则导向 | 刘晓 | 中医药管理杂志 | 2018,26(17):4-7 |
48 | 《医学院校大学生情绪智力领导力发展调查研究》 | 李云,陶思亮,林磊,应丽君 | 中医药管理杂志 | 2016,24(06):16-19 |
49 | 《跨界协同育人视角下的精准育人 | 刘晓 | 中医药管理杂志 | 2020,28(06):26-27 |
50 | 《高校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剖析与路径探索 | 刘晓 | 高教学刊 | 2018(06):141-143 |
51 | 《高等医学院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 | 季伟 | 中国医学伦理学 | 2017,30(06):693-696 |
52 | 《中医药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浅析》 | 季伟 | 中医药管理杂志 | 2017,25(18):7-8 |
53 | 《术德共育的实习医师德育工作模式探讨》 | 孙巧丽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 2017,16(10):1025-1027. |
54 | 《慕课在中医现代化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 蒋卓君 | 中医药管理杂志 | 2020,28(07):17-19 |
56 | 基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中医药院校外语通识课程建设研究 | 张李赢 | 中医药管理杂志 | 2020,28(05):13-16 |
60 | 基于全方位发展的中药学通识课程实践探析 | 吴靳荣 宋龙 王海颖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2020,18(21):24-26. |
61 | 论中医药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 | 亓曙冬 | 中医教育 | 2011,30(03):1-3 |
62 | 通识教育是中医药院校人本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 林勋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2,26(02):86-89 |
63 | 中医院校 的通史教学与通识教育——以 《中国医学史》课程为例 | 杨奕望 |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 2012(12):1137-1139 |
64 | 中医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 陈丽云 严世芸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2,26(02):90-92 |
65 | 高等中医药院校通识教育中践行科学精神课程群的设计构想 | 叶兴华 李文彦 | 中医教育 | 2012,31(03):15-17 |
66 | 高等中医药院校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再思考 | 何兰萍 | 中国医学伦理学 | 2019,32(05):647-651 |
67 | 从传统文化的多元性论中药通识课程的构建 | 晋永 | 中医教育 | 2019,38(02):32-35 |
68 | 科技与人文关系变迁视域下中医药院校通识教育的路径研究 | 何兰萍 | 中医药管理杂志 | 2018,26(24):26-28 |
69 | 从“人文引领健康”到健康人文学 ———“大/小传统”视域下的健康人文学之建构 | 何裕民 | 医学与哲学 | 2017,38(06):14-17 |
70 | 面向慕课的中医药传统课程建设探索 | 张亭立 | 中医教育 | 2016,35(06):19-21 |
71 | 科技与人文结合视角下关于独立设置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的思考 | 何兰萍 | 中国医学伦理学 | 2015,28(03):469-471 |
72 | “嵌入式”人文教育在中医临床教学中的实践 | 蔡之幸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5,10(03):61-64 |
73 | 《中国大学生领导力研究(1999~ 2019)——基于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 张倩倩 | 中医药管理杂志 | 2020,28(18):3-5 |
74 | 博雅教育视野下对针灸推拿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建立———针灸推拿专业成长导航课的实践与展望 | 毛慧娟 |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5,29(02):81-83 |
75 | 翻转课堂在中医药院校人文通识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 | 顾云湘 | 中医教育 | 2014,33(03):36-38. |
76 | 学校课程对在校医学生职业精神形成的影响———以上海某医科大学为例 | 胡晓燕 | 中国医学伦理学 | 2013,26(05):628-630. |
77 | 行业特色型院校构建通识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 林勋 |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 2013(12):859-862 |
中小学生中医药科普读物

序号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时间
出版社
1
带你领略中医诊病奥秘
何建成
2014-08
复旦大学出版社
2
经络的世界
徐平
2014-08
复旦大学出版社
3
身边的《黄帝内经》
周国琪
2014-08
复旦大学出版社
4
身边的药用植物
赵志礼
2014-08
复旦大学出版社
5
小小推拿师
陆萍
2014-08
复旦大学出版社
6
中小学生四季保健
李其忠
2014-08
复旦大学出版社
7
中医名家的故事
上海中医药博物
馆
2014-08
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
版社
8
中医药掌故趣谈
孙文钟
2014-08
复旦大学出版社
教材、通识读本与教育专著

学校积极推进中医药特色同时课程与读本、教材建设,先后出版了一系列中医药特色通识教育读本,收到社会各界普遍好评。
《中医药院校特色通识教育读本》目录
序号
教材名称
主编
学校
出版社
出版日期
1
经子医读•处世摄生篇
严世芸 朱伟常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9年1月
2
经子医读•天人性情篇
严世芸 朱伟常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9年1月
3
经子医读•医药医事篇
严世芸 朱伟常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9年1月
4
名人名医与中医
陆翔
安徽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年5月
5
品读中西医文化
周亚东
安徽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年5月
6
书法赏析
蔡贵彬 沈振华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7年4月
7
西医东渐史话
齐曙冬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年5月
8
玺印篆刻析赏
潘华敏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7年4月
9
药缘文化
杨柏灿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4年10月
10
医学生读经史子集
林家虎
安徽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年5月
11
中医古籍与藏书文化
金芷君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年5月
12
字缘中医
任宏丽 彭卫华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年5月
教育研究项目(德育类)汇总

标题 | 负责人 | |
上海市学校德育理论研究课题 | 《医药文化视域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 | 朱惠蓉 |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合力育人的协作机制研究》 | 王鑫 | |
上海市学校德育理论研究课题 | 《上海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 张智强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 陈正芹 | |
《团队文化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研究》 | 沈漫 | |
上海市“阳光计划项目”承担人 | 《高校辅导员“日常思政”与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合力育德模式研究》 | 王鑫 |
上海市学校德育研究课题 | 《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的评估研究》 | 刘晓 |
《上海高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查》 | 季伟 | |
《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研究》 | 柳逸青 | |
2018上海市德育实践课题 | “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研究 | 张 慧 |
“课程思政”视角下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文化教 育研究 | 江 伟 | |
基于中国文化的高校本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现状 和未来发展要点 | 谌 誉 | |
2019年德育工作特色项目 | 医学生学习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机制构建 | 马杰 |
2019上海教育科研课题 | 基于跨界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卓越中医药人才培养研究 | 陶思亮 |
2019上海德育实践课题 | “十育人”体系中高校辅导员育人动能转换路径研究 | 王 鑫 |
基于案例库建设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精神”育人路径研究 | 敖 翔 | |
基于传统医学的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 | 成 琳 | |
2020上海德育研究课题 | 上海学校一体化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 洪汉英 |
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诚信教育工作机制探究 | 徐丽英 | |
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接机制的探索 | 胡晓燕 | |
基于“巴林特小组”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 | 陆逸莹 |
市部级教学研究与改革研究项目汇总

课题类别 | 标题 | 负责人 |
上海市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 | “中药+农林”特色的高质量中药人才培养协同模式的探索 | 沈岚 |
基于专科深度学习的临床教学体系建设 | 肖涟波 | |
面向未来中医药卓越人才的同心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许家佗 | |
医学院校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优化研究 | 张智强 | |
虚实结合、序贯递进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训练体系建设 | 李福凤 | |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医外语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 | 徐永红 | |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视域下“体养结合”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 吴志坤 | |
“健康中国”及专业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中医药综合实验实训体系的优化与重构 | 可燕 | |
基于中医健康服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实践 | 陈正芹、舒静 | |
石氏伤科流派传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探索——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体系的优化构建 | 詹红生 | |
基于“应用能力”为导向的生物医学工程(中医信息与工程方向)教学模式构建 | 杨华元 | |
医教协同 规范提高--中医临床八年一贯制教学模式构建和实施 | 刘萍 | |
中药学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个性化培养及教学教研组织形式的创新与实践 | 沈岚 | |
基于微课程的护理模拟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 周洁 | |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立项课题 | 新时代语境下中医药应用翻译教材研究与编写 | 高芸 |
中医药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策略研究 | 王琳 | |
心肺物理治疗课程思政元素嵌入路径研究 | 赵仙丽 | |
科教协同下中医医学生科创能力提升实践研究 | 戴薇薇 | |
中高本贯通式护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张翠娣 | |
中医药国际化视阈下ERPP英语写作教学平行研究 | 杨渝 | |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科研课题 | 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价值内涵及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 舒静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虚拟仿真教学研究 | 张安 | |
新兴交叉学科“中医免疫学”教材体系建设研究 | 程晓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