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中医药文化教育资源贯通大中小学的创新与实践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上海中医药大学自2009年起率先开展中医药文化通识课程改革和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培养,首次将中医药文化贯通到全学段人才培养,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的“策源地”和“领头羊”。历经十余年全面建设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引领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播撒中医药文化种子,践行大学文化传承使命。

一、中医药文化教育资源贯通大中小学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思路

1.破解中医药文化大中小学贯通中教学理念不清、目标分散的问题:建设学校科技人文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国医大师、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团队开展教学研究,创新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多元育人价值”教学理念并分类聚焦。

2.破解中医药文化大中小学贯通中教学资源匮乏且缺少系统衔接的问题整合学校“A+”学科、中医药博物馆、“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实践工作站”等教学平台优势,率先打造大学“核心+外延”课程群、中小学“中医药+”校本课程、慕课及微课,建设中医药文化教材、读本。

3.破解中医药文化大中小学贯通中教学路径不明确、可操作性差的问题:面向高校开设中医药文化课程和跨校第二专业选修课程,针对中小学开设中医药文化拓展型课程,建成16个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及4所大学附属学校(涵盖小、初、高中各学段),形成“高校教师+附属医院专家+中小学教师+大学生助教”的多维立体师资队伍。

本研究实施以来取得丰硕的成果:获批全国唯一的中医药院校人文通识教育改革试点院校;中医药文化课程获得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4门;面向青少年的中医药系列科普读物(丛书、微课程、儿童读物)获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一等奖;大学生“杏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项目获第十三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系列慕课在全国选课人数达到10万以上。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中医样板”。

1  中医药文化教育资源贯通大中小学的创新与实践流程图

二、树立贯通大中小学的中医药文化教育理念

引领中医药文化教育研究。打造多学科中医药文化教育研究团队,国医大师、国家级教学名师领衔,通过回归经典、学术研究、探索实践,创新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多元育人价值”教学理念。

提炼中医药文化价值内涵。挖掘整理中医药文化内涵元素,凝炼了“天人合一”-和谐思维、“以人为本”-仁爱互助、“调和致中”-崇尚健康、“格物致知”-尊重科学等育人内核,形成层级分明、系统衔接、逐级深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的理论体系和语言载体,充分发挥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宝库“钥匙”的传导功能。

三、建设贯通大中小学的中医药文化教育资源

(一)分类聚焦出版贯通大中小学的中医药文化教材、读本

面向大学编写中医药院校特色通识教育读本,含经史子集、古今中医名家诗词书画名著赏析评注、中西医学思维方式比较研究等方向。打通医文,旁及经史,拓展多文化领域的学习和研究。

面向中小学编写系统衔接、逐级深入的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通过弘扬中医药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药基本理念、传授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方法,提升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和科学观、激发学生对中医药的兴趣和热爱。

2  大学主编分学段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

(二)开设贯通大中小学的中医药文化课程

搭建大学“核心-外延”中医药文化课程。打造中医药文化核心课程群,并融入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临床课程。建设“中医药哲学思想-中医药人文修养-中医药养生文化-中国医学史”四大模块30门选修课程,服务于全国高校面授课程、跨校第二专业辅修。

3 “核心+外延”中医药文化课程群

中医药文化与中小学基础课程深度融合。开发针对中小学的“医史典故-科学素养-本草饮膳-健康管理”四类8门核心课程,采用校本课程及“中医药文化+”及形式融入课程体系。

4 面向中小学建设中医药特色课程

5 浦江中学中医药文化特色课程


6 外冈中学中医药文化课程群

7 外冈中学中草药科技3D设计创意链


8 上海市同济初级中学中医药特色课程

9 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中医药特色课程

10 浦江中学“基础+特色”中医药课程

(三)形成“高校教师+附属医院专家+中小学教师+大学生助教”的多维立体师资队伍

创新中医药文化教育实践。大国家级名师领衔的四个教学团队进中小学授课;十余年培训和指导中小学教师2600人次,实现中医药文化融入学科课程、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大学生通过助教、博士服务团、“科学商店”、创业服务等形式参与中医药文化传播,在实践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四、开创贯通大中小学的中医药文化教育路径

(一)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实现协同育人

建立“政府领导-大学主导-中小学实践”机制。率先在国内打造全学段的中医药文化传承实践基地,建设大学附属学校,指导中小学建设百草园、中医药标本馆、创新实验室,提供重体验、情境化、案例化的中医药文化环境。系统地推动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显著提升社会影响力与辐射力。

11 大中小学贯通融合的运行机制

12 16个中医药文化传承实践基地中医药相关建设

(二)设立教育研究机构,深耕中医药文化教育

13 构建大中小学贯通的育人平台

建立科技人文研究院、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心,形成中医药文化教育的教学资源的智库和策源地。中医药实践工作站、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提供高层次、多样化的实践基地。

(三)“互联网+教育”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播

开放共享优质中医药文化教育资源。《杏林探宝》《身边的黄帝内经》等中医药文化课程在多个公共慕课平台向全国高校开放,选课高校超过百余所;搭建国内首个“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慕课平台,设计中医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服务全国中小学学生的学习。


五、创新点

(一)首倡“传承与创新并重,人文与科学同步”中医药文化大中小学贯通的教学理念

助力文化自信自强。立足中医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统一的学科特性,深入发掘新时代中医药文化的多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科学知识有机结合,创新中医药文化教育目标、内容、形式,并逐级递进、依次过渡,贯通于大中小学。实现人文精神培育与科学素养提升相统一、中医药知识传播与优秀文化传承相统一、传统生命智慧诠释与现代健康生活方式推广相统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率先建立“成体系、结构化、开放性”的大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资源

传承中医药文化精华。充分发挥大学“A+”和双一流建设学科的资源优势与引领作用,基于中医药历史文化、多学科交叉、多维度实践等视角,根据大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特点和身心需求,梳理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的中医药文化知识框架、教学内容与实施要点。通过系列化课程、创新教材及读本、立体师资队伍、各学段育人基地的开发与建设,形成体系完善、分类明确、功能多元的开放性中医药文化教育资源库。

(三)开创“学术引领、分合有序、共建共享”的中医药文化大中小学贯通路径

践行文化传承使命。大学打破校园围墙,通过定理念、建机制、搭平台,形成服务社会、服务文化传播的教学学术研究机制和协同育人组织形式。通过勤探索、重实践、强推广,优化中医药文化教学梯队,形成纵向有机衔接、横向共建共享的协作模式。使中医药文化教育深入各学段的学科教学、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之中,播撒中医药文化种子,培养中医药后备人才。


六、中医药文化教育资源贯通大中小学的效果及影响

(一)教育资源建设效果与影响

1.出版学段完整、结构连贯、功能多元的教材读本

出版《中国传统哲学视域下的中医学理》(4册)、《中医药院校特色通识教育读本》12册、国内首套中学《中医药系列读本》8册、《扬帆起航、勇于探索——青少年中医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践》1本、《青少年中医药科普系列微课程》(5部)、《小学生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系列读本》10本、儿童健康启智丛书5本。面向青少年的中医药文化读物(丛书、微课程、儿童读物)系列成果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开发体系化、精品化、重实践的课程资源

1)大学。中医药文化类课程建设获奖30余项。《解密黄帝内经》等获得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4门。中医药文化课程拓展至其他高校,每年直接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超1000人。“构建医文融通的中医药院校‘中医+’新文科体系”获得教育部首批新文科项目。

2)中小学。依托中医药文化读本,形成中小学可推广的“八八”核心课程模块,采用“中医药文化元素+”及校本课程形式,打造中医药特色课程群。设计适合高中生的逐级递进的中医药创新课程群,包括科学表演2项、科学实验2项、科创课题10项。科学表演在2020上海科技节赛事版块主要活动“上海市科学实验展演汇演”中 “本草析花”获三等奖,“带你领略体质的奥秘”获优秀奖,网络点击量超过13万人次。

14 中医药虚拟实验系统2

15 中医体质健康自测实验表演

16 中药材识别与鉴定实验表演

17 系列科学实验节目线上线下广泛推广

18 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实践工作站-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实践工作站课题10

19 浦江中学高中生中医药文化研究课题

20 浦江中学研究性学习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度合作课题

3.建立有机衔接、横向协同共建的大中小贯通的教学平台

学校获批全国唯一的中医药院校人文通识教育改革试点院校。打造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16个中医药文化传承实践基地,4所学校成为大学附属学校。标准化打造10个百草园、6个标本陈列室,2个中小学中医药科技实验室。2016年大学“中医药实践工作站”成为首批 “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之一。


(二)教育实践效果及影响

1.学生培养成效彰显

大学生参与中医药文化传播。学生中医药文化实践连续13年获得上海市暑期社会实践最佳项目、“知行杯”一等奖等10余项。2022年“杏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时代心灵”获上海市挑战杯创业竞赛金奖。

21 3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获奖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青少年创新实践工作站共接纳6000余高中生进站参观体验,培养800人出站,获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小院士”优秀创新项目30余项。华师大二附中“地黄抗糖尿病有效成分的作用初探”项目获“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一等奖。

2.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中小学教师教学成果、课程建设获市区级奖项超10余项。张江小学校本课程《中草药植物探究课程》获首批“浦东新区学校特色课程”。晶城中学推广五禽戏后,学生连续4年在区体育素质评测中名列前茅。开鲁二小开展《为眼睛而设计》跨学科综合实践,学校三到五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率下降。开鲁二小“学传统五行,识科学膳食”获第32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唐镇小学“中草药探究:指向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小学跨界学习实践研究”获2022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三)中医药文化传播效果及影响

1.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新形式

全国高校通过人卫慕课平台选课量达到10+人次。搭建国内首个面向中小学生的中医药慕课平台,20万青少年注册学习,慕课点击学习总量88.3万。

 

22 国内首个面向中小学生的中医药慕课平台

 

23 《杏林探宝》《身边的黄帝内经》等中医药文化课程

人卫慕课平台选课量达到10+人次


2.示范效应得到社会认可

参展全国科技周、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等展会6次,惠及青少年20余万人,展会期间大学科学实验网络点击量超过13万人次。光明日报、中国中医药报、人民网等20余家媒体进行55篇专题报道。吸引众多学子报考学校,学校相关专业录取分数连续5年创新高。

24 2017-2022学校相关专业录取分数创新高

25 积极参与各类青少年科普博览会和科技周



26 浦江高级中学每年举办“中医药文化节”

27 晶城中学面向闵行区初中、小学学段全体学生

举办闵行区“晶城杯”中医药文化系列活动

28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