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中医教育应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教学内容改革论文14)

发布时间:2008-09-24

李文彦

  关键词:中医教育;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在高等中医教育过程中,其侧重的取向应当是什么呢?根据时代的要求和中医教育本身的特点来看,我们认为,应当以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其指导方针,由此贯穿整个高等中医教育的始终。

   一.在高等中医教育中弘扬科学精神的理由及意义

  对于学习中医学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导向往往局限于医学领域,而对整个自然界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以及科学思维方法的把握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一般缺乏足够的了解。故而,他们的知识结构往往存在缺陷,其中有两大问题尤为突出:一是对于某些现象进行科学与非科学的界定通常处于混沌模糊的状态(例如对中医学本身的判定);二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作为支撑,中医学的大学生如果受到社会上一些伪科学、巫医或者邪教的影响,很容易滑向神秘主义、唯心主义和宗教的泥潭。因此,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到,高等中医教育,在其全部过程中,应当始终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之所以要这样,是有些十分深刻的意义的,这种意义表现为:

  第一.是为了实现中医学现代化和中医学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现当代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了完成传统中医学从“经验型”朝“理论型”的转换,必须做好两项工作:一是重建中医学的“活力机制”,即从现代科技这一新的知识母体中汲取充分的养料;二是争取早日实现中医学科的“基因重组”,即构建起新的现代中医学。因此,必须使中医学学科及其教育尽量成为一种“开放系统”,全面地吸收现当代的科技知识,而要完成这项工作,就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摒弃“守旧复古”的错误思想。舍此,中医学的发展,将会在现代医学的步步紧逼和竭力封杀下,日益艰难,直至被淘汰出局。

   第二.是为了清除寄生在传统中医学身上的各种糟粕的需要。

   无论是从历史的情况来看还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强调这一点都十分必要。历史上的中医学,曾经混杂着许多神秘主义和宗教神学的色彩,而现实的情况是,近十几年来,各类巫医、神汉、迷信、伪气功、邪教等社会丑恶现象络绎不绝,往往都打着弘扬传统中医、传统中华文化的旗号,招摇撞骗,屡见不鲜,直到形成了象“法轮功”这样影响巨大的邪教性组织,社会覆盖面非常广,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摧残十分明显。因此,在当今高等中医教育中,必须高扬科学精神这面旗帜,坚决地驳斥与驱逐这些寄生在传统中医学身上的歪理邪说,恢复人们对于中医学--这一传统生命科学的正确认识。

  必须进一步指出的是,在高等中医教育中,不仅仅是需要普及科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态度、科学的原则。理由在于:一是从知识的横向性来看,某个人或许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是个专家、权威,但是一旦越过了专业领域的疆域,他就可能成为“科盲”;二是从知识的层次性来看,各门具体科学是最低的一个层次。在这之上,有科学哲学;再往上,有元哲学理论(最终确立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理论系统)。因此,高等中医教育,不仅要求大学生更宽泛地学习一些具体的科学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和掌握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理论,特别是应当掌握最科学的元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观点和立场、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信念,自觉地清除神秘主义、唯心主义和各种邪教的不良影响。

  二.高等中医教育中弘扬人文精神的理由及意义

  毋庸质疑,人们都能意识到,弘扬人文精神在高等中医教育中极为重要,这不仅是因为人文精神可以成为科学精神的一种互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中医学本身是一门“人文��科技”双重主导性学科。特别是在其历史上,中医学更多地偏向于“人文主导型”,这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医学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说是“血肉相连”,传统中医学的母体就是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雅、俗两大层面);故而,中医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散发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许多中医学的名医名家,人文功底极深厚、精湛。因此,作为现时代的中医学学人,理所当然地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的文化传统,有必要了解与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和熟悉现代人文知识,进一步将人文精神发扬光大。这样做的重要意义在于:

  第一.是为了保持和发扬中医学传统本色和优势的需要。

  历史上传统中医学基本上属于人文主导型学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具有丰富的科技内涵与人文内涵。中国科技史的发展表明,正是由于中医学具有这种双重内涵的优势,所以使中医学在近现代的发展中出现了“两个例外”:一是中医学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理论形态与技术形态发育得最为完备的一种学科样式;二是中医学是在经历了近代“西学东渐”、西方强势文明对中华古老科技文明扫荡性冲击以后唯一保存至今的硕果,时至二十一世纪,依然唤发出迷人的丰采,至少在汉文化圈中与西方医学分庭抗礼,在世界医林之中也是一支奇葩。这一现象提供给我们的启示在于:中医学留存至今的根本原因,从显相表层来看在于它确有疗效;而进一步从隐性深层去探讨,则不难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具有以“科技��人文”双重内涵为核心的完备的理论形态作为其整个学科的支撑点。因而,在现今时代,弘扬人文精神,仍是中医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舍此,中医学将失足于根本,丧失民族精华。

  第二.也是为了适应医学模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需要。

  近代西方医学的建立,是以“生物学模式”为主导的,它依托的哲学基础是典型的机械唯物主义,“人是机器”则是这一哲学基础的生动写照,这一医学样式的建立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我们不否认近代西方医学曾经获得的巨大成就,然而,应当清醒地看到的是,西方医学在其显赫的优势背后,有着极其严重的负面作用。随着时代的迁移和科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并不能有效地解决许多功能性症状与病痛,尤其是那种创伤性的检查与治疗、化学药物对于人体“内环境”的严重污染与攻击,无不使人们对于此模式提出了严峻的质疑。随之而来的,便是医学模式的转换,即构建“生物��心理��社会”这样一种具有人文关怀的综合性的现代医学模式,试图以这样一种新模式来应对现代疾病的挑战。这实际上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契机:首先,传统中医学的医学模式是原早已耦合了这样一种模式?我们的答案为:是的!中医学的人文内涵厚重而且深远,它的哲学基础是朴素的唯物论与辩证法,它的崇高信念是人本论��“人是万物之灵”、“天、地、人”为三材,其中,人是“得天地之精华”而成。因此,人的健康势必同人的情态、人的起居乃至人的道德操守等诸多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故而,在中医学这一宝库中,强调个人生活方式的健康,强调个人品性的修炼,俯拾皆是,中医学的发展不应走“中医西化”的死胡同。其次,现代医学模式的确立,从客观上要求现代人文科学以前所未有的数量和规模切入医学发展领域,特别是医学教育领域中来,为其提供丰富多采的知识基础,中医学的发展,也同样需要现代人文科学的支持。再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以高度综合为主导以及医学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的特点日益明显,再一次提示我们,人文科学和人文精神再也不能游离于以人的生命为研究治疗主体的医学科学之外了。医学的发展迫切地呼唤着人文精神。

  第三.是为了更好地从历史角度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爱国主义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长久地积淀于民族心灵深处的一种感情。中华文明有着至少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中间,产生出无数悠久、辉煌和灿烂的人文成果(精神的和物质的);更多、更好地了解和熟悉这些凝聚着中华民族先辈们用心血和汗水及智慧创造出来的成果,以及从这些成果载体上透发和折射出来的人文精神。对于学习中医学的大学生而言,更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功课。道理很简单,当我们看到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海纳百川的气势与成就以后,自然会产生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克服妄自菲薄的不良心理,树立起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进而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振兴中医学的事业中去,更加热爱中医学、更加热爱中华民族、更加热爱祖国,真正地形成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由此可见,在高等中医教育中,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具有十分重要而且紧迫的多重意义。我们应当以此为导向,强化与拓展这方面的工作,使高等中医教育在新世纪焕发出勃勃生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