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教学实践改革探讨(教育教学内容改革论文5)

发布时间:2008-09-24

李西林

  摘要  分析了中药鉴定学的学科特点、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改革建议和发展思路。建立实践教学新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原则、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重要的主干专业课,内容涉及中药的来源、采收加工、真伪鉴别、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教学内容多,所涵盖的知识面广,同时它又具有直观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和技能培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中药的实施了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地被应用于中药鉴别的实践中,它的培养目标直接关系到中药专业毕业生的技能和素质。为此,笔者重新审视当前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活动,结合多年从事教学实践的一些体会,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

  中药鉴定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不足

  现行统编教材共收载中药材约350种,教学大纲上要求熟知的常用中药300种,要求重点掌握的品种120~150种,但全部中药鉴定学课堂教学时数不足70学时,要分别讲授植物、动物和矿物类中药,而植物类中药的教学安排通常已占去85%,留给动物和矿物类中药的时间只有8~10个学时,在这么少学时内介绍动物学和矿物学的最基本内容都是很困难的,更谈不上实例讲授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因此,就目前的教学安排,在这些学时数内很难保证教学效果。

  1.2教学设备落后、实验材料陈旧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注式”为主,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和板书,学生听课记笔记,机械性地背书,缺乏活力。中药材鉴定需要看、摸、嗅、尝等多方面的感官体验,这些知识不仅来自理论教学和课本,更需要不同品种、产地、规格的完整个子货和饮片样品做演示,然而,由于标本更新周期过长,很多药材特征已面目全非,市场上出现的新的药材及混伪品没有及时补充进来,已不能满足教学和实验的需求,还可能对某些药材的鉴别产生误导作用和偏差。实验内容陈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扫描电镜、凝胶电泳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技术已相当成熟,但这些内容在学生实验中没有安排,现有实验仍以性状和显微鉴定为主要内容,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教材和教师的依赖性很强,缺乏主动性的学习,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3理论与实际脱节,实训环节不足

  沿用的教学计划,学生对规模化的中药材生产和加工接触的机会太少,实际观摩、实训环节严重不足,纵观现代中药的发展,由于国家采用的强制性的中药材生产准入制度,使得各药材饮片加工厂、药材基地的建设不断规范、改进,已成为现代中药发展的样板和前沿阵地,是极好实习实训场所,但遗憾的是教学安排没有这方面的观摩与实训。再加上新的药材类同品、代用品、民间用药的不断涌现,更有不法商人,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甚至制假、售假,加之管理环节上的疏漏,使中药材鉴定的对象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些内容都是不容忽视的。

  对中药鉴定学教学实践改革的几点建议

  2.1重新认识中药鉴定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中药鉴定学是最具我国民族特色和独特优势的学科,药材之真伪、优劣直接关系到中药之安全、有效。要使中药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在中药的研究更具竞争力,中药鉴定学起着开路先锋的作用,是一切中药生产、应用、研究的起点和基础,许多毕业生就业流向药检所、药材公司、药店、医院中药房、药厂质检室等单位和部门,在工作第一线最先直接用到的就是中药鉴定知识,辨识药材是中药从业人员的基本功,本课程的学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直接关系到中药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2.2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教学技巧

  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载体,使课堂教学形式更生动,内容更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中药鉴别知识有了更全面的、更具体、更直观的理解和掌握。加大教学新设备、实验新技术的引进力度,引进优秀的图像、影像课件。制作一批特征典型、规格齐全的药材实物标本,除了搜集正品药材外,还应重视混伪品药材的搜集,加强同兄弟院校交流和合作,加快课程建设步伐。

  由于课时普遍被压缩,要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精选教学内容十分必要。每一味药材需要掌握的内容不尽相同,做到突出重点、层次分明。将重点知识和一般知识分别处理,对于重点药材要细讲、精讲,一般的药材引导学生自学,点到即可。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技巧,把握讲课的节奏,并不时时机地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相对枯燥的知识点引用比喻、类比等方式,使学生产生联想,易于接受,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2.3加强实践环节,注重技能培养

  为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中药专业人才,适应新时期中药发展的需求,各中医院校都将改进传统教学方法,推进实践性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总体目标。注重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的关键,故应加强实训环节,改变传统、封闭式的办学模式。国家对于中药材生产采取了强制性准入制度,各药材饮片厂、药材基地的建设不断规范、改进,成为极好实习实训场所,有条件的话,参与这些药材基地的建设,走联合培养的道路。让学生走进中药加工、生产第一线,早接触、多实践,加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增加感性认识,缩小课堂理论与实际场景之间的差距。否则,学生可能会认为中药鉴定简单、枯燥而失去兴趣。多渠道学习实用的技能,加强实训基地和药材基地观摩,使学生走向社会能很快适应工作需要。

  2.4关注国内外发展动态,拓宽教师知识面

  中药鉴定的教学要与时俱进,不能脱离国际大环境。围绕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全球关注的问题,国内外相关组织制订的保护公约等内容,要及时补充到教学过程中。有些新发生的事件,如因“关木通”、“青木香”等药材中因含有“马兜铃酸”,造成严重的肾毒作用,国际上对所有含“木通”的中药材和成药采取了全面封杀的措施,新版药典也予以删除,这些内容和研究工作成果应串联起来,贯穿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对中药全方位的认识,也对中药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有了清醒的认识。这些内容教材上没有,但却非常重要,这就需要靠教师平时的学习和科研积累。除了重视本学科学习外,还要拓宽知识面,增加一些边缘学科作为选修课,使得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对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大有好处。这些也对教师的职业素质和知识范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中药现代化,源头在药材标准化,中药鉴别是一切中药生产、应用、研究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中药鉴定学作为首批列入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培养内容直接关系到中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如何让这门古老的学科在新形势下焕发青春与活力,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是值得关注的。

  参考文献

  1.车苏容. 中药鉴定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手段技术初探[J].医学信息,2000,13(2):76

  2.杨雄志. 中药鉴定学教学探析[J].药学教育,2003,19(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