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仁心 奋力抗疫 上海中医药大学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0-04-14   动态浏览次数:21


3月31日,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122名队员返沪前合影

直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汹涌而来,作为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学科评估3个A+的医学院校,上海中医药大学携其附属医院,全系统医务人员和师生员工迎难而上、逆行战“疫”。


他们,或驰援湖北,赴最前线与疫情作斗争;或坚守上海,用中西医结合优势法宝勇战病毒;或紧急开展科研攻关,探索服务临床救治和科学防控的新策略;或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引导群众正确理性应对疫情;或全身心投入在线教学,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挑战的特色课程;或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为防控疫情身体力行作出奉献。


岐黄仁心,抗疫力量——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大战役,上海中医药大学在行动!


驰援湖北 最前线勇战疫情

4月6日,学校附属第七人民医院50名援鄂医护人员圆满完成任务,凯旋返沪


疫情之下,生命重于泰山。在武汉抗疫一线,每天都在上演“生死时速”。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多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连续奋战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最前线,用坚守与担当筑起了生命的防线。


首批“逆行”,不懈奋战。除夕夜出发的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和在几天后出发的第二批医疗队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持续奋战60余天后圆满完成救治任务,于3月31日顺利返沪。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24名医务人员先后驰援,进驻金银潭医院这一武汉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在武汉奋战时间最久,面临的工作条件也最为艰苦。首批“逆行者”们以无私的奉献同时间赛跑,书写救死扶伤的使命担当。


幸得有你,山河无恙。3月22日,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凯旋返沪。历经50余天前线抗疫,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曙光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中医医院、普陀医院、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七人民医院、光华医院派出的31名援鄂医护人员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首批回家。春光中,他们绽放胜利的欢笑,用实际行动诠释身上白色战袍的意义。


雷霆出击,攻坚克难。3月28日、29日,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分管的武汉雷神山医院两个病区先后胜利关舱。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曙光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中医医院的122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于2月15日抵达武汉,截至3月29日,共收治201名患者,其中普通型160例,重型38例,危重型3例,重和危重型占20.4%。出院192例,100%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纯中医治疗率达66.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月23日慰问驻地队员时指出,国家第四批中医医疗队(上海)体现出了“上海的速度、上海的水平”。从风雨交加到樱花烂漫,白衣战士们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诊疗优势,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坚持到底,竭力守护。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派出的50名医护人员参与组成的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自2月19日抵达武汉以来,争分夺秒,与死神搏斗,坚守武汉雷神山医院危重症病人救治一线,全力以赴投入最后的攻坚战。4月6日下午,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凯旋抵沪。


一个党员 一面旗帜

学校系统多批援鄂医疗队中,先后共有24名医疗队员火线入党

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在出发前就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党支部在火线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积极带头作表率,带动全体队员奋勇向前。在多批次上海援鄂医疗队中,学校系统共有24名医疗队员火线入党,一线党组织队伍不断壮大,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越是危难时刻,越能彰显共产党员本色,具有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们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冲锋向前。上海中医药大学医院管理处处长刘华,舍小家为大家,毅然投入到抗疫一线。在疫情期间坚守岗位,走访附属医院发热门诊等重点场所,得知需要成立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分队驰援武汉,他立即请战并担任领队,带领122名医护人员赴武汉,成建制接管两个重症病区96张床。两个病区的收治病人数名列雷神山前茅。上海中医医疗队的出色工作受到中央督导组表扬。


上海国家中医医疗队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分队队长、急诊科主任方邦江教授,积极请战支援武汉,他说:“一个最好的医生,应该有家国情怀,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应该挺身而出”。2月15日,55岁的方邦江随上海国家中医医疗队在雨雪中抵达武汉。方邦江带领的病区中医药治疗率100%,中医功法应用90%以上,各项医疗数据在雷神山中医病区中名列前茅,“我们病区没有一个危重病人死亡,没有一个重症病人转为危重症”,方邦江自豪地说。3月3日,方邦江在病区各个重症病房查看病人,在了解病情、诊治救人的同时,他还尽量与病人交谈,安慰鼓励病人。当他忙碌一天走出隔离病区后,因地上湿滑,右膝关节意外扭伤,再加上每天要站立工作十余个小时,关节严重肿痛使他无法站立行走。可是第二天他坚持坐轮椅到雷神山上班,几天后拄着拐杖坚持到病房工作。他的敬业和坚强,让医疗队员和患者们十分感动。


在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中,还有一位58岁的“爷爷”辈队员,他既是党员,也是军人,他就是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王雄彪。出发前,他悄悄把科室援鄂成员替换成自己,并说:“我从医30多年,呼吸科临床经验更丰富,当然应该我去!”


比王雄彪小一岁的路建饶,是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四病区副主任,也是第七人民医院肾病科主任。出征时就有很多人问他,临近退休了,为什么在这个危险的时刻还会主动请缨,坚决要求参加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那里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危险。路建饶的回答很简单:“我们这代人,尤其是当过兵的人,一定会理解我坚决参加医疗队的愿望和决心。”在前线,他勇打头阵,勇作表率,充分展现了作为一名老党员的使命担当。


军人出身的医护人员都在关键时刻体现出特殊战斗力,纷纷冲锋向前。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七病区主任、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党支部书记、主任樊民是一名有着28年军龄的转业军人。作为共产党员,2003年“非典”肆虐,他应召北上,参与“小汤山”抗击非典的救治工作;2008年汶川地震,他远赴四川江油,克服艰苦救死扶伤80余天。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经历过两次生死救援考验的樊民几乎是本能地主动请缨支援武汉。对他而言,每次救援只是忠于个人职业准则与信仰,尽医者应尽之事。


主动请缨的还有上海国家中医医疗队总护士长、曙光医院护理部主任卢根娣,她时隔17年,再次披挂出征,从“小汤山”毅然决然地走向了“雷神山”。“我就是做灾害护理的,我就是做心理救援的,我是党员,我是一名退役军人,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他们的家人也不可能不担心,我要去和我的孩子们在一起。”卢根娣写下请战书。家里、院里,都担心她年龄偏大,但卢根娣很坚决:“病人需要他们,他们需要我。”


技术骨干 身先士卒

武汉雷神山医院病区主任带队查房

医疗队把上海战“疫”的经验带到雷神山,大学在后方通过连线积极提供了专家顾问的技术支持。医疗队在全国和上海诊疗常规基础上,辨证论治,一人一策,应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手段,精准治疗,特别开展了针灸、功法、情志调摄、音乐等非药物治疗,受到病人欢迎,取得良好疗效。据统计,雷神山医院两个病区实现病人零死亡率,抗生素使用率明显降低;到目前为止出院病人无一例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医疗队还积极开展了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涉及中药颗粒、针刺临床应用、功法临床研究、中医临床应用等方向的一系列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批技术骨干,身先士卒。上海国家中医医疗队副领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李斌教授第一时间请缨,他说,“我中医临床功底扎实,我要去帮助更多患者,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贡献海派中医人的智慧和力量!”除了带领医疗队做好病区中西医结合治疗工作,每天晚上,李斌还坚持组织医疗队例会,反复推敲患者们的治疗方案。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的从医经验分享给大家,鼓励大家各抒己见,不断优化治疗方案。


作为资深中医呼吸病专家,上海国家中医医疗队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七病区副主任宋秀明是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他带领病区的医疗队队员们根据患者病情、体质以及武汉当地的气候特点等情况,以及新冠肺炎疾病特点,为患者带去了中西医结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细致专业的中医特色护理,他们视患者为亲人,在生活、心理上实现全方位照护。病区中医药治疗覆盖率达到100%。针灸、外敷、耳穴、功法等各种治疗手段多管齐下,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无独有偶,专家扑上前线。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王振伟,也在疫情初期主动请战,成为首批进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市级中医专家。首战后未及休整,再次出征,匆匆安抚不舍离别的幼子,作为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队员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根据诊疗方案,参合患者四诊,结合患者理化检查,予以辨证论治,王振伟将中药、针灸、“六字诀”功法、穴位敷贴等疗法运用到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中。“专业对口,使命所在,值此危急时刻,需要我们挺身而出,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王振伟郑重地说。


参加各批次上海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们都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克服各种困难,不负救治使命。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感染管理处兼公共卫生处处长赵波,心怀家国大爱,除夕夜临危受命作为宝山区援鄂医疗队队长,未及回家团圆就奔向武汉救护前线。在武汉金银潭医院,保证进入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不受职业暴露是赵波的工作,他谨慎、专业,精益求精,把防控工作做得严丝合缝,保障了白衣战士们的健康。3月27日,当他揭下在金银潭医院北三楼重症病区的“上海援鄂医疗队”标志,圆满完成救治任务的这一天终于来到。


白衣天使 倾情守护

武汉雷神山医院病区护士为患者开展艾灸等中医特色护理

为了患者的健康,却不顾自己的健康,医疗队中的护理人员们发扬南丁格尔精神,全身心守护患者。龙华医院呼吸科护士长、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护理组组长,甄暐除夕夜随队赴鄂支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凝心聚力、合理定策,面对医疗队中来自52家医院的护理人员,甄暐做了大量的沟通和协调工作,短时间内制定好相关工作流程制度。不顾右膝半月板囊肿带来的疼痛,坚定援鄂,她全力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准备仪器、参与抢救、安抚患者情绪。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疫情面前,她挺身而出,并在武汉火线入党。她表示,今后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主动向身边的党员看齐,为抗击疫情作贡献,为党旗添光彩。


另一位护士长,来自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ICU的唐欢,作为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护理组组长、临时第一党支部副书记,大年初四离沪抵达武汉后,第一时间熟悉支援的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护理部情况,对医疗队93位护士进行合理排班配置。身为护士长的唐欢身先士卒,许久不上夜班的她为自己排了第一个夜班,带领同小组队员挑选了最忙的一组,负责8位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不曾停歇。“作为一名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我深感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不久前刚刚经历了一场乳腺手术的唐欢,此次主动请缨坚决驰援武汉。对于疫情,唐欢说:“只要有信念有毅力,疾病一定可以被攻克。”


有着多年护理经验的她们,面对特殊环境和特殊工作,勇当多面手,撑起病人的一片天。曙光医院监护室护士长、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第六党支部书记黄凤,除夕夜义无反顾加入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有着17年护理经验的黄凤是一名中共党员,第一批进入金银潭医院北三楼重症病房,第一天就连续工作16个小时,病区内的患者大多生活不能自理,黄凤既是护士,也是护工,还是家属,亦是“心理咨询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守护湖北的白衣天使,还有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严晓晴,从事护理工作长达25年了,先后担任医院急诊科总带教、呼吸科护士长等职,也曾参与抗击非典工作。大年夜,严晓晴作为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驰援武汉金银潭医院,参与重症患者救治。没有护工、没有后勤人员,在最艰难的时候还存在人力和防护用品不足的问题,即使在寒冬夜,身着不透气的防护服,汗流浃背,脸上满是伤痕,她都没有放弃任何一位患者。3月27日,严晓晴光荣地火线入党。


特殊战友 同心抗疫

武汉雷神山医院病区医生为患者实施针灸等非药物疗法

疫情无情人有情,无数医务人员更将人间真情转化为爱国情怀,从夫妇到师徒,从师徒到母子,一对对特殊战友,在特殊战场上同心抗疫。


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党支部书记、肿瘤一科副主任龚亚斌和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主治医师折哲是一对夫妻,他们在各自医院申请驰援武汉,又在2月14日情人节当天,同时被选派为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队员。到最前线去抗疫,这是他们送给彼此的,最特殊也最有纪念意义的情人节礼物。


严师出高徒,师徒情更深。市中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冯其茂是上海国家中医医疗队市中医医院分队的队长,这次出征是为带领队员们在雷神山医院对新冠肺炎病人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出中医特色,优化救治方法,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冯其茂的导师是全国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医心内科专家严世芸教授,为了帮助指导优化治疗方案,严世芸坐镇后方,通过远程连线,为雷神山医院病区收治的一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开展多学科“云会诊”。在老师的指点下,冯其茂充分运用“圆机活法”,针对病机,运用整体方法治疗。


令人感佩的,还有一家人。龙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郭全,是此次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的一员。郭全的母亲如今已有83岁高龄,此次被聘为儿科医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小组顾问,再次站在了抗击疫情第一线。此次抗疫,郭全远赴武汉,母亲坚守上海,母子二人共同战“疫”。


90后队员 堪当大任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的“90后”医护人员们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她们在前线火线入党,以行动践行入党誓言。刘晟宏是龙华医院神经内科的一名护士,她作为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队员于2月15日驰援武汉。1995年出生的她是队里最年轻的护士,但从事护理行业已7年。此次出征,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是时候轮到自己去保护别人了,她在战“疫”期间火线入党。倪溦是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护士,她作为上海第二批危重症患者救治医疗队成员,大年初四随队驰援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1996年出生的她年纪虽小,却“作战经验”丰富,先后在呼吸内科、ICU和心胸外科等工作过,可以说一直在和肺炎打交道,专业技能娴熟、扎实。她说:“这是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想身体力行地帮助武汉。”


她们虽然年纪小,却勇于担当。附属光华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医师李艳英,1月28日驰援武汉。在次日举行的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全体党员动员大会上,李艳英作为医疗队代表在动员会上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援鄂期间,她参与设立医患交流群,为病区患者提供生活物品,向他们送去关怀,帮助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诸玫琳是曙光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一名护士,除夕夜还在医院值夜班的她来不及和家人道别,就背起行囊随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90后”的她笑称自己是“天选之子”,比别人更少牵挂、在重症监护室工作的自己,是前往一线最合适的人选之一。第一批早早就写下“请战书”并且已经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的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师胡双双的出征誓言中写道,“我未婚,没有家庭小孩的顾虑,我有兄弟姐妹,父母有人照顾。我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且取得父母的同意。此次前行,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不负我们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她剪去长发,义无反顾。


他们是医疗队里的男护士,更加冲锋在前,不畏艰险。王硕是附属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护士,1993年出生的他先后在ICU、急诊留观室等部门工作,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待患者耐心细心,对待同事团结热情。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主动报名,申请前往武汉一线抗击疫情,作为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队员,在前线任劳任怨,苦活脏活抢着干,出色完成抗疫任务。附属普陀医院重症监护室副护士长王冬麟,有着8年的危重病人照护经验,第一时间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请缨加入医疗救援队伍,驰援武汉金银潭医院。作为“90后”的他说:“武汉现在就需要像我这样年轻力壮的,我不第一个去谁去!”


守护上海 中医药大显身手

3月4日,学校与武汉雷神山医院上海国家中医医疗队连线召开中医药抗击新冠病毒临床救治与科技攻关视频研讨会

3月6日,医疗队远程连线后方专家团队,邀请全国名中医严世芸教授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开展 “云 会诊”

在疫情防控中,上海强化中医药救治力量,组建中医治疗专家组,上海市名中医吴银根教授任专家组组长,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陈伟、张惠勇、张炜、王振伟、石克华作为中医专家组成员,负责会诊、参与市级中医医疗救治。此外,多位中医专家入驻定点医院隔离病房参与确诊病患的一线诊疗,还有附属医院派出医疗队支援定点医院的诊疗工作。根据统计信息显示,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以来,目前上海市确诊病例中,运用中医治疗的占比为92%,其中服用汤药者占比72.8%。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中医药第一时间介入,参与新冠肺炎患者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和康复期的全程干预。


吴银根是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作为共产党员的他担任了上海市中医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组长,主持制定《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拟定了“肺炎清解颗粒”医院自制制剂,积极参与疫情防治工作。


自2003年起,他多次参与了SARS、人禽流感、H1N1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17年后,这位耄耋老人再上“战场”,自小年夜起,他就多次参加市卫健委组织的专项讨论会议,奔赴疾控中心参加救治方案讨论,在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救治患者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作用,面向全市中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开展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的在线培训,成为抗疫工作坚实的后盾之一。


3月2日,《中华传染病学杂志》在线发表《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其中由上海中医大专家参与执笔编写的“中西医结合救治上海方案”正式发布,指出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能提高协同疗效。学校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学科优势,围绕疫情防控急需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建立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协作网络,不断完善治疗方案,最终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海方案的确立。


中医专家组成员指导与实战并重。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中医药防治专家组成员,张炜积极投身抗疫,甘当上海“守门人”。上海市第一个疑似病例,是他参与进行确诊;医院新开设的发热门诊,是他积极参与探索管理工作机制、隔离病房的设置以及做好发热门诊病人的筛查和诊断工作。作为上海市专家组成员之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也是他经常去“报到”的地方,他积极参与该中心新冠病毒肺炎治疗工作机制建设;除了参与全市的会诊、制定和优化“上海方案”外,张炜还经常出现在各大主流媒体科普节目录制现场,只为将防控知识的网络织得再密一些,将防控关口继续再前移一点。张炜说:“只要国家需要,我们中医师永不缺位。”


巾帼不让须眉,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石克华勇挑重担,奋战在抗疫防控工作的第一线。作为上海市新冠肺炎救治组中医专家,她不仅参与了院内外发热门诊新冠肺炎会诊工作,还入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与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等西医专家,共同参与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在石克华和全体中医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仅在一周时间内中医药治疗工作便得到了全面开展,A1和A4普通病房的中医治疗覆盖率近100%,中药饮片的使用率达到80%左右,并收到了很好的疗效。在重症病房,石克华亲自拟方,逐步实现患者中药饮片使用全覆盖。病房里患者高热退了,腹胀缓解,肝功能显著好转,一系列令人欣喜的变化接连出现。


疫情期间,学校附属龙华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3个抗击新冠肺炎的医院制剂“麻杏清肺颗粒”“肺炎清解颗粒”和“金芪清疏颗粒”分别获得了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许可。龙华医院已申请两个制剂的医保价格,制剂已开始在龙华医院内使用。这些制剂后续也被调拨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多家医院使用。


为保障本市逐步恢复正常的医疗服务,学校各附属医院严把门诊关,医务人员恪尽职守,提高医院防护等级,强化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发热门诊建设,做好来院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保障和救治工作。


科学研究 急攻关服务一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海中医药大学把科技攻关与临床防控放在重要位置,围绕如何更好地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提高新冠肺炎的治愈率,降低危重症患者的病亡率,学校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牵头的科技攻关专家组审核通过应急攻关项目总体方案设计,紧急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应急科研攻关项目”专项计划,采取“定向委托+自由申报”的方式,前后启动两批共12项应急攻关项目。此后,涌现出一批科研成果。


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团队在学术期刊《中草药》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机制的网络药理学探讨》,该论文从分子网络水平阐述了该复方的多成分、多靶标对机体的整体调控,为该复方治疗新型冠状肺炎提供了理论支持。龙华医院吴银根、方泓团队通过中医经典文献研究,结合“湿疫”理论分析新冠肺炎病因病机,进而提出临床治则治法。


由上海市医学会和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担任总顾问,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雪漠担任人文顾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学校附属龙华医院贾立军研究员领衔制作的“现代冥想辅助新冠肺炎防控”系列专辑正式发布,并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和多个援鄂医疗队内使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房敏领衔的团队推出“抗疫强身功”,功法视频发放到武汉雷神山医院、湖北黄石市中医医院、湖北六七二中西医骨科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指导患者锻炼,患者反馈良好,充分体现出中医非药物疗法的功能特性。相关学术论文、专业编程微信小程序、软件著作权等项目成果也不断涌现。


学校信息化办公室承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组开展患者管理软件开发工作。2月17日投入临床使用,为新冠肺炎患者的数据管理、临床疗效评价起到了积极支撑作用。


社会科普 广传播惠及群众

学校太极健康中心推出中英对照“中华传统经典养生术”系列公益视频课程,目前已在几十个国家上线

为减少慢性病患者不必要的医院逗留和减少交叉感染风险,龙华医院依托临床志愿者团队和信息化手段,开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相关的微信在线咨询问诊服务,在此基础上结合医院特点、病员结构等,首批推出包括11个临床科室互联网在线“慢病咨询”服务,医患携手,守护健康。同样的,曙光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中医医院等医疗机构也开放在线咨询服务,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严世芸率领学校温病学教研室和附属龙华医院专家团队主编《新冠肺炎中医防治读本》,已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作为公益图书发放给上海市民。读本分设中医认知篇、固本预防篇、中医治疗篇和恢复调护篇,全方位给出针对新冠肺炎的中医防治建议。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庆其,发表文章“从《内经》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和养”,并以电子版形式全网公开,供更多读者在线阅读增强防护意识。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医生崔松,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专家,成为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的首位常驻医生,开通首个抖音号《崔松主任话健康》直播,短短一个月,已完成57部作品。康复医学院刘晓丹副教授等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合作,提出了全国首个针对新冠肺炎轻型和重型恢复期患者的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指导建议,该方法已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新冠肺炎病房中推广应用。体育部为满足疫情防控期间群众健身需求,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项目“五禽戏”的特点,创编了一套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特色的导引术,并将教学视频通过各种网络予以公布,帮助居家群众强健体魄,增强体质。


学校太极健康中心为了协助各国民众一起抗疫,推出中英对照“中华传统经典养生术”系列公益视频课程,目前已上线。该套公益课程视频共8集,包括八段锦、易筋经、古音六字诀、放松功、逍遥功、天柱功、松柔功、六合功。中心已向WHO、希腊西阿提卡大学太极健康中心、法国里昂第一大学医学院、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东西医学中心、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等10余个合作方发送课程内容,课程后台数据显示,课程发布仅几天,已经有总共56个国家地区的民众访问了课程内容。


在线育人 云同步思政教学

3月2日,在线教学全面开展,各二级学院精心准备推出各类慕课和在线课程

学校在线教学工作基于“分阶段、多形式、重实效”的总体目标有序推进,于3月2日全面开展。据学校课程中心统计,各个教学单位共完成课程建设663门,建立教学班级948个,涵盖了全部本专科生和部分研究生课程。学校紧抓疫情防控中涌现的实战案例,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挑战的在线教育,充分结合中医药院校专业特色,把开展在线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契机。


学校邀请上海市名中医、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等多名专家录制的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课《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肺炎》视频于2月28日上线,引领师生及社会各界关注中医药事业和公共卫生、健康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


各个学院特别设计了在线教学的“精彩第一课”,把课堂延伸到了“雷神山”。龙华临床医学院和曙光临床医学院的《中医内科学》,岳阳临床医学院、市中医临床医学院的《西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护理学院的《内科护理学》四门临床课程借助网络工具,连线援鄂医疗队的医生、护士,让同学们在网上又见到了熟悉但是不一样的方邦江、樊民、卢根娣、冯其茂、刘华、宋秀明、廖晓琴、李斌、甄暐等老师,接触到最真实的临床案例和中医战“疫”斗争过程。基础医学院的《局部解剖学》课程,全国优秀教师张黎声教授第一次把“人生大课”带到网上,通过微信群与学生进行在线讨论关于生命价值的问题。针灸推拿学院也特邀973首席科学家房敏教授和吴焕淦教授作为《推拿功法学》和《针灸治疗学》主讲教师,在线传授防疫养生功,与学生讨论针灸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作用。


3月9日,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一时间组织全体本科生、研究生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共计7165名学生和全国千万名大学生一起收看学习了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人民网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


学生工作部门和一线辅导员紧抓防疫教育契机,融入中医特色元素,全方位向学生们讲好爱国主义、生命健康、心理疏导、网络思想、志愿服务的专题教育内容。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守护你我 爱满天下”主题网络文化原创作品征集活动,征集书画和公益广告作品45件,音视频作品43件;征集“医护人员防疫抗疫感人故事”主题微课作品7件;组织辅导员通过“学习强国”等平台召开“云班会”,学习抗击疫情的先进典型事迹。关心关爱学生,做好重点专项帮扶,慰问关心重点地区学生、港澳台地区和国际学生,开展系列“空中招聘会”,支持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志愿服务 聚合力师生同行



学校合唱团青年学子唱响“战疫”原创音乐作品《家》,致敬逆行英雄

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1月31日发出倡议,号召学校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学校系统的党员师生纷纷响应,普通师生员工也积极投身防控疫情各项志愿服务工作中。


为给广大学生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学生工作党总支开通了24小时网络服务,专门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危机网络服务方案,每日形成心理危机网络服务日报,组织全体辅导员和心理工作者参加教育部心理援助热线培训工作,通过微信公众号每日推送心理知识,着力化解学生心理恐慌,降低潜在风险。


后勤保障党支部的党员们,纷纷冲在一线,他们放弃了休假,坚守着岗位,常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经常加班到深夜,全力守好“责任田”,护好“一校人”,多措并举,做足预案,主动前移,为校园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中药学院研究生党总支全体党员第一时间响应学校党委的号召,积极作为、迎难而上,无数个志愿者身影出现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上海中医药大学团委组织开展了战“疫”一线医务工作者家庭“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活动。报名通道一经开启,就收到了来自全校共计47名学生的踊跃报名。在综合考虑医务工作者家属相关情况和实际需求后,最终选取8名大学生志愿者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抗疫医务人员家庭结对,为战“疫”一线白衣战士家庭成员进行子女学习辅导及老人健康咨询,让我们的“逆行英雄”安心、暖心。


身在英国担任访问学者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彭卫华与学校校友联合学校各个专业老师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上海中医药大学牛津义诊平台,传播中医药科普知识,面向全英华人开展义务咨询活动,深受欢迎。在英国求学的中医学子发挥自身能力和专业知识,在伦敦北京同仁堂为海外华人照方配药,为预防和治疗新冠疫情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Copyright 2011-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蔡伦路1200号 联系电话:86-21-51322222 邮编: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