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不仅要有“课”,还要有“程” |
发布时间:2019-05-29 动态浏览次数:15 |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2019年5月24—27日,第二届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19所中医院校的150多名专家学者一起品味理论盛宴,共享思想阳光。 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季光副书记在致辞中指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当前各高校工作的重点。举办这样一个全国性论坛,期待专家学者共享思想成果、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汇聚成推动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山东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崔瑞兰在致辞中指出,全国中医药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是中医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大家可以集思广益,共商共议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思路和发展规划,共享共用办学资源和教学成果,共同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好更快向前发展。 5000多年的文化如何支撑我们讲好思政课 复旦大学高国希教授作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主旨报告,他认为讲好、办好思政课,要从“有道,有学,有术”三个维度,从内容、方法和科学性的角度,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的提出,“有了这些基础和条件”,“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这些条件是什么呢?华东师范大学丁晓强教授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他通过文化作用于实践的三个环节,从文化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关系三个角度切入,阐释了习近平关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命题的深远意义,突出了文化自信是根本的自信。 上海外国语大学赵鸣歧院长向与会嘉宾分享了上外在思政课建设上的思考与探索。为打破思政课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合力不足的困境,上外马院结合自身特色,建构了将提高学生外语水平与思想政治素质并举的“大思政”教育格局。双语思政课、世界中国课程、“多语种”专业思政课程群、“多语种” 外文门户网如今已成为上外马院一张张靓丽的名片,不仅让学生读懂中国,了解世界,更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思政课在育人铸魂方面还有哪些潜力可挖 湖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慧远院长向与会嘉宾分享了他们打造的“五个思政建设”铸魂育人新格局,即:学科思政、课程思政、教师思政、学生思政、环境思政。其中,学科思政,就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真理性的优势,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铸魂育人。课程思政主要讲的就是把思政融入到所有的课程,不同学科同向同行,共担铸魂育人重任。教师思政就是指教师要有坚定正确的立场、人生价值观。学生思政就是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趋向做初步了解,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环境思政,则指打造立德育人软的、硬的育人环境。五个思政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系统、协调的铸魂育人新工程。 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冬梅认为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人才的较量,是教育的较量。因此,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站到“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角度去认识。研究生教育的要务是要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而高精尖人才培养中思政课是关键性课程。她直面研究生教学中面临的三大难题,即思想育人的实效性问题、教学内容的层次性问题、教学的研究导向问题,提出“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对象研究”、“形成与专业相结合的专题化教学”的三大对策来加予以解决。 思政课不仅要有“课”,还要有“程” 关于思政课“谁来教”的问题,江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主任彭恩胜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有四点:“源于信仰,铸造忠诚”的政治定力、“守正出新,精业笃 行”的教研效力、“激浊扬清,彰显锐气”的宣传活力、“率先垂范,润物无声” 的道德魅力。 辽宁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马其南对“如何教”的探索引发了与会者的关注。她提出一定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问题。“课”是外在的一种形式,课的核心是“程”,也是大学生认知价值的过程、情怀培育的过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辽宁中医药大学尝试应用红色经典诵读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自己排演的过程中加入了很多现代的内容,实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 上海中医药大学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学科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的积极探索:推进政治理论课配套选修课固定化、《形势与政策》课程化、学者专家走进思政课堂常态化。此外,还邀请学校领导、著名专家走进《岐黄中国》课堂,讲好精彩的中国故事、中医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