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 上海高校思政课“一校一特色”
发布时间:2018-07-27   动态浏览次数:13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等学府必须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让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上海高校经过13年探索建设,全面推进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逐步发展出以思政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为支撑、专业课为辐射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学科建设与课程创新双轮驱动,逐步发展出“4+1+X”,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有力支撑,使“4+1”的必修课实现内涵发展,而“+X”的“中国系列”选修课打造全国品牌。


“中国系列”思政课“一校一特色”,复旦大学“治国理政”、同济大学“中国道路”、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智慧”、华东政法大学“法治中国”、上海中医药大学“岐黄中国”、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中国”、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中国智造”、东华大学“锦绣中国”等50多门课成为大学生追捧的热门课。此外,还打出上外“中外时文选读”、中医大“人体解剖学”等一批专业课程的育人品牌。


 课程思政改革历经教学规范、理论探索、改革深化、全面推广4阶段。2005年,各校落实“05方案”并转化为教学规范;2008年,形成完整的“4+1”思政课程体系;2010年,各校参与“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国家教改试点,整体设计育人内容和体制机制,奠定“课程思政”理论基础;2014年,启动上海教育综合改革,“课程思政”形成制度安排和工作体系;2016年,上海以思政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为支撑、专业课为辐射的先期探索经验被吸纳进中央31号文件;2017年,“课程思政”被纳入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从地方实践探索转化为国家战略部署;2018年,教育部先后印发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全国推广“课程思政”。


在去年和今年教育部先后两次在沪召开的现场推进会上,课程思政被认为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供了“上海方案”,所有省份借鉴上海各校做法,推进本地改革。


经过课程思政改革,大学生普遍认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有亲和力、有针对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传播学子心间。


本报首席记者 徐瑞哲





Copyright 2011-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蔡伦路1200号 联系电话:86-21-51322222 邮编: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