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一行莅临我校实地教学观摩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提高思政课建设的质量和水平,1月16日,教育部党组在上海召开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现场推进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及上海市委副书记尹弘、副市长翁铁慧出席会议,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刘大为主持会议。
在实地教学观摩中,与会人员分别到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建桥学院,实地观摩了思政课必修课、“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及“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学情况。我校党委书记曹锡康,校长徐建光,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惠蓉,副校长胡鸿毅陪同观摩了我校的“课程思政”专业课。

在我校一个学时的课程中,基础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张黎声老师讲授了“人体解剖学第一课”,通过介绍人体解剖学中被称之为“大体老师”的教学媒介,带领学生们了解遗体捐献的相关知识,包括遗体捐献概念、原则、形式和用途、相关法律法规等。课程的主体是通过讲述6个真实的遗体捐献者故事,走进遗体捐献者的内心世界,生动阐述遗体捐献的意义。这些故事中有身患7种疾病仍感恩医学、感恩医生的黄琦奶奶;有我校优秀毕业生、轮椅上的白衣天使陈海新;有因病早逝的我校研究生徐欣毅同学等等,通过案例故事,将学生们第一次接触遗体标本的忐忑、恐惧心理潜移默化地转化感恩与敬畏之心。从“人”的角度诠释大体老师生命的特殊存在方式和意义。体验和感受遗体捐献者及其亲属的大爱大义,引发对生命的尊重,引发学生对中医药的认同感和投入健康中国伟业的自信心。

在张黎声老师看来,每一位医学生不仅能从“大体老师”身上学到医学知识,还能感受到崇高的品德和人性的光辉。“遗体捐献者是值得每一位医者与患者尊敬的,他们为医学事业奉献了自己,用身躯诠释了无私的意义。”于是,张黎声和他的团队精心设计了“人体解剖学第一课”。从2013年的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项目,到2014年的德育研究课题,张老师把这门人人眼中“冷冰冰”的专业课演绎成一堂“人生大课”。在融入感恩教育内容后,不仅强调医学技能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医学生责任意识的审视。“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你让我们知道我们以后要为了谁。”摘自一位学生实验报告中的内心体会,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心灵震撼。张老师也先后获得“2016上海教育年度新人物”和“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奖”。

全国各地党委教育工作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教育部直属高校党委书记或校长,教育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市教委负责同志等一同参加我校教学观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