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我校中青年家教师和科研人员学习和理解中医药理论精髓,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国弥补学科背景及知识结构中年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理论基础的不足,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我校教师发展中心和基础医学院举办非中医药专业教师中医药基础知识学习班第二阶段学习,第二阶段的学习是在学员们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一阶段网络视频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邀请基础医学院、科技人文研究院和针灸推拿学院的教学名师进行现场授课。
第一次授课在教学楼10109教室举行。教务处处长舒静和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陈晓出席活动,教师和科研人员近百人参加学习与互动。
本次授课是由我校名师、终身教授王庆其老师给学员们讲授“岐黄文化漫谈”。王老师首先从文化内涵的功能和形成,延伸至出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并指出中医药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母体,中医学对生命、健康、疾病及生死等价值观念、独特的认知思维方式,以及人文精神和医德伦理等解读。接着,王老师分别从“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中医学的天人观、“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中医学的生命观、“健康是一种和谐的状态”——中医学的健康观、“气化”——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和“人者天地之镇”——中医学的人本思想这五个方面进行一一阐述。最后,指出中医药文化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积淀、融合、蕴含、体现着中华传统的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中医药文化用传统中华哲学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世界打开了认识生命的另一扇门。
王老师的授课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内容意蕴深长,理论结合临床,为各位老师带来生动而又难忘的一课。本次授课作为非中医药专业教师中医药基础知识学习班第二阶段学习系列授课中的第一讲,引起了老师们对中医药学习的普遍共鸣,提升中医药认知和提振中华文化自信的议题深入人心。
(教师发展中心 基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