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8日,四川省名中医、曙光医院传统中医内科姜兴俊主任应邀来校作“《内经》经络理论在内科临床的应用”学术讲座。此次活动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处、基础医学院、内经教研室联合举办,得到上海市教育高地建设项目的资助。对于姜主任的精彩讲座,听众反响热烈。
经络辨证虽古已有之,然在内科临床中运用尚少,目前经络理论主要运用于针灸科。其实在《内经》中经络理论也同样可以运用于内科、外科、五官科,等等。那么现在我们怎样将其运用于内科临床,使这一经典彰显其思想的光辉呢?姜兴俊主任从这一点展开论述,意味深长的告诉我们,经气的盛衰、瘀滞或逆乱均可累及相关的脏腑,导致该经循行之处及所络属的脏腑出现相应的证候。诚如《灵枢?卫气》所云:“能别阴阳十二经脉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能得病之高下。” 并以《灵枢?经脉》中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为例,逐一介绍两经的常见病症,对少阳头痛、厥阴头痛、目胀痛、耳痛、口苦、胸痛、胸闷、乳癖、乳胀、胃脘痛、胁痛、胁胀、少腹胀,等等,对每一病症的辨证论治经验和具体方药一一阐述,娓娓道来。张三锡云:“脏腑阴阳,各从其经,四肢筋骨,各有所主,明其部以定经,循其流以寻源,舍此而知病之所在,犹适燕而南行,岂不愈劳而愈远哉”!姜主任结合临床病案,从经络这一视角分析病证,其思路独辟蹊径,别开生面,翔实生动得再现了祖国医学“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灵动本色,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学习中医真是“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
会后,很多师生都表示这一类的讲座多多益善,不仅展示名中医的临证思路,而且,通过实践演绎发展《内经》理论,也展示了中医生命力之所在。
姜兴俊主任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曾先后在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绵阳医院工作。1982年拜全国著名中医朱良春先生为师。1998年获首届“四川省名中医”称号,1999年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2004年人才引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现任传统中医科主任。通过这次讲座,让我们领略到名中医的魅力,在临床上的独树一帜的风范。
基础医学院
2007.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