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敢为人先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发布时间:2025-03-27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327日,上海中医药大学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赵震,上海市发改委社会处处长王俊,校党委书记曹锡康,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季光,校党政领导班子、相关企事业单位代表和行业专家,以及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负责人,师生代表20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舒静主持。

季光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主旨报告,从办学理念、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四个方面介绍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情况,并围绕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学科专业布局优化、关键人才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科技教育成果培育、国际话语权提升、高质量临床研究体系构建六方面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为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方向。

赵震、王俊、曹锡康、季光共同为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揭牌,标志着我校在科技创新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副校长王拥军代表学校与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松涛,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穆竟伟,苏州玉森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玄振玉,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雳等,分别签订产教融合平台校企合作协议。

会议举行了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人工智能学院揭牌仪式。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斌宣读《上海中医药大学关于成立中医药人工智能学院的通知》,副校长王璐、终身教授杨华元为中医药人工智能学院揭牌。

在学校兼职教授、产业导师聘任仪式上,校党委副书记沈辉,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孟煜为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副会长及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周曦民,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公共服务大客户部技术总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于清,以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云上海首席产品官、AI战略规划及洞察专家孟鑫颁发兼职教授聘书。并向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学校中医药人工智能学院的产业导师颁发聘书。

中医学院、中药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分别围绕高质量人才培养作交流发言。

赵震表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学校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的担当作为,并充分肯定学校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他指出,上海高等教育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周期,希望学校紧紧抓住新一轮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机遇,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完善学科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定特色发展之路,坚定产教融合路径,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适配度。

曹锡康在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中医药高等教育,需要全体师生以“守正创新”为核心理念,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推进改革。要紧抓立德树人,构建丰富多彩的“大思政课”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生态;全面推进改革,以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曹锡康强调,要加强课程建设,以满足学生培养需求为目标,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升教学质量;要建强师资队伍,指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反思教学效果,聚焦课堂教学5个环节,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要严抓教学管理,用制度规范教学行为,建立有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索科学的评价和奖惩机制。希望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下午,两个分会场分别围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研究生学位点建设主题召开工作会议。

市教委督导室副主任赵丽霞出席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部署暨督导工作会议,就学校做好审核评估后半篇文章提出要求。一是不忘初心,以评促强,强化使命担当;二是重在质保,持续改进,激发内生动力;三是干字当头,压实责任,切实行动起来。她希望全校师生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协同发力,精准发力,持续发力,把评估整改工作与学校的战略规划统一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市学位办副处长杨雪出席学校2025年学位授权点建设会议。她指出,教育强国建设,上中医使命在肩,要乘势而上。学科专业的设置和急需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聚焦的主线,学科专业建设应注重交叉融合,破立并举,以学位点建设为载体,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关键着力点,围绕课程建设、导师指导、实践能力培养、复合人才培养、成果评价、产教融合与国际合作等方面,在上海乃至全国率先做出探索。教务处、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