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5所高校集聚,推动中医医工融合专业建设!

发布时间:2024-05-18


517日,中医医工融合专业教学联盟工作会议暨创新教材编写工作会在我校召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刘力,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常委、董事、总编辑杜贤,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药中心主任张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副处长杨雪,复旦大学副校长汪源源,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郭义,东南大学教授万遂人,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季光、副校长舒静以及包括我校在内的全国15所中医药院校中医医工融合相关学院院长、专业负责人出席。

季光致欢迎辞并介绍了我校中医工程学科发展历程与近年来在医工融合专业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指出“人工智能+中医药”已成为引领新一轮中医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希望会议为广大中医药高等院校人工智能专业、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材建设提供助力。

刘力讲话指出,医学与工程技术的结合是教育创新发展和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推动医疗技术革新、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增进人类健康福祉有重大意义。建设中医医工融合专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推动中医医工融合专业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杜贤讲话强调,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国之大者。人民卫生出版社建社71年来始终致力于教材创新,思考如何使用合适的教材和学术专著培养人才。他表示,中医医工融合专业创新教材要加强顶层设计,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注重教材编写“三基”“五性”要求,打造新时代、新工科、新医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教材,以实现中医药高端人才的破局和变局。

学术交流环节,汪源源以“复旦大学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为题,分享了复旦大学在人才培养、创新学院建设及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举措。万遂人作“人工智能前沿领域进展”报告,介绍了AI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实践应用,以及它对教育和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下午,教材编写研讨会由我校教务处处长张亭立主持。张科、郭义和我校终身教授、中医工程研究所所长杨华元分别就“人卫出版社关于教材编写总体设计与指导”“中医药人工智能教材编写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本次中医药院校人工智能专业、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教材编写组织与分工”进行发言。与会课程教材负责人就教材编写思路进行交流,深入探讨了中医医工融合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教材的编写方向。

 “中医医工融合专业教学联盟”成立于202311月,我校为联盟首届轮值主席单位。联盟旨在进一步深化国内中医药高校间的学科交叉与人才培养,强化专业、课程及教材建设,实现产教融合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为全国中医药领域医工结合人才培养搭建一个交流、共享、携手共进的平台。本次会议为联盟第二次工作会,以“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医药高校人才培养的变局与破局”为主题,深入探索医工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教材编写工作。

(教务处、针灸推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