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6日,学校召开了“中医药院校通识教育读本编写讨论会”。会议由胡鸿毅副校长主持,通识教育研究团队成员参加会议。
会议首先介绍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识课程建设总体情况。大学教育不仅是专业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包含中医药院校在内的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我校根据中医药教育规律,突出中医药人才培养“重传承、重实践、重人文、重创新”的特点,在原有学分制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课程模块,按照重组与整合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贯通,人文与专业相融合的原则,进行以实施通识教育为核心的新一轮课程体系改革。
王健院长指出中医院校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中医经典素养薄弱;能力问题,包括中医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文化视野不够宽广;责任意识不强;审美维度问题。因此开展通识教育应该处理好五个关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人才培养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关系;当下目标的设定与后期学校的追求的关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显性课程资源与隐形课程资源的关系。
通识教育的读本应定位于激发潜力、提升品质、培养精神、学会思考、鉴赏能力五个方面,能够满足开展通识教育以及大学生和其他社会读者提高素养、获取知识的要求,即符合通识教育特点,又要能够体现中医药院校学科特色,提炼中医药学科内涵规律和方法学特点,以及独特的“审美”维度。
与会专家围绕通识教育读本的定位,就读本编写的“主要策略与方向”、“编写进度”等内容,展开讨论,达成基本共识。读本将从经史子集、古今中医名家诗词书画名著赏析、人与社会的关系、现代科技发展动态等六个角度出发,编写第一辑六本读本,并制定了编写进度计划。
教务处
2012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