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育观念促进高等中医药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论文63)

发布时间:2011-05-23

转变教育观念促进高等中医药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

严世芸

中医教育第15   1996年第3

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社会发展, 教育观念比起以前来也有了深化。但是, 高等中医教育要成为开放系统, 还必须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 去除传统教育观念中那些陈旧落后的方面, 吸收现代教育观念中科学、合理、先进的部分, 促进高等中医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从“ 教育既要为社会发展服务, 又要为人的发展服务” 这一命题出发, 在教育观念方面, 我们应该注重以下一些方面的转变:

1.克服单纯强调知识储备的倾向, 以知识结构代替单纯的知识传授。“ 知识结构” 是由知识储备、能力、稳定的心理素质三种基本要素构建起来的立体结构,三者缺一不可。单纯的知识组合决不是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的理论要求我们的教育能使教育对象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得到同步、合理的发展, 克服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剪刀差, 缩短成才周期。

2.克服“ 百校一面” 、“ 千人一面” 的大一统教育思想, 走“ 多样性” 的发展道路, 使高等中医院校的办学模式各具特色。在高等中医教育中, 大一统的教育思想显得特别顽固, 到目前仍没有得以根本扭转。它使高等中医教育模式单一化, 死气沉沉, 压抑了地方和各高等中医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对此, 我们必须破除平衡的保守观, 树立不平衡的发展观, 使我国的高等中医教育走多样化的发展道路, 丰富多彩。

3.在强调培养对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素质和个性发展。贯彻“ 个性化原则” 是现代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长期以来, 严格的计划教育把培养对象的全面发展贴上了统一的标签, 根本不考虑人的个性发展, “ 因材施教” 只是一个空泛的口号。在影响成才的诸多因素中, 个性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不重视发展个性的教育, 不是科学的教育。我们应努力创造条件, 处理好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创造条件, 促进多学科交叉渗透, 处理好适应性和针对性、通才和专才的关系。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学计划一直把专才作为培养目标, 具有近乎单一的行业针对性。如何改革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有预见地、主动地转变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是高等中医教育的任务。现代教育观更强调本科教育的基础性, 重视和加强基础课程和知识的教学,

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现代人才的模式特别是本科不应是“ 大头针” 式, 而应是“ 图钉” 式应该是既“ 通” 又“ 专” , 在“ 通” 的基础上有所“ 专” 。既有比较宽的基础知识和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 又掌握了主要学科以及相邻学科的动态趋势, 以及必要的横向学科知识和科学方法论知识, 同时, 具有跨专业、跨学科的结合力, 及追踪、开拓、占领科技发展前沿的能力。

5.突破狭窄的育才观,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狭窄的育才观的显著特点是把高等教育的任务局限在专业业务的范畴以内, 排斥所谓非专业因素的文化素质教育。与此相反, 当前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热点却正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现代教育观认为, 人才质量的差别不仅在于人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更在于人的基本素质, 其中文化素质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对象的文化基础和文化修养比起专业知识来更能在深层次上反映人才的质量。这里所说的高等教育的文化素质的内涵是指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美学、艺术等。

6.在重视高等教育适应性的同时, 应更加强调高等教育的超前性。“ 今天的高等教育, 是明天的科学技术” 。高等教育效应的滞后性, 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具备敏锐的超前意识。从对未来科技的预测和研究中, 考虑确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知识结构和素质发展等等,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立足于时代, 并取得发展。如果说这是一种适应的话, 那么这种高等教育的适应性正是来源于高等教育的超前性。这一观点对现代高等中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7.不断变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培养人的开拓精神、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参与社会活动能力及跨国工作能力。当代国际社会的人才观集中地反映在培养和发展人的这些精神和能力上, 因此也必然地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为此, 国际高等教育十分重视处理以下一些关系一是在对待基础和专业关系上, 更加重视基础。因为基础理论应用面广, 也较稳定, 抓住了它,收到以稳应变, 以简驭繁之效二是在对待知识和能力上, 更加重视能力, 要求学会学习, 学会研究, 具有扩展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主张变“ 信息教育” 为“ 方法论教育” 三是在对待当前和未来的关系上, 更加重视未来。此外, 还提出了“ 博才取胜”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途径、加强外语及国际化教育等观点, 所有这些, 总的来说是适用于我国的。而其实现,都需要我们从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努力。因此,我们应该摈弃把专业划分过窄、知识分割过细的观念,强调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摈弃单纯传授具体知识的观念, 强调分析、启发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摈弃灌输式教学方式, 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双向教学, 使学生具有自我开拓和获得知识的能力等等。

8.改变单一封闭型德育教育模式为全方位的开放型的德育模式。德育既要对校内开放, 又要对校外开放, 建立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的德育工作机制。德育工作要向以下几方面拓展

① 向未来领域拓展预测未来, 尽可能降低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无知程度, 尽量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避免曲折和损失, 使预定教育目标能够实现。

② 向宏观领域拓展德育要面向社会, 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面向世界, 使学生懂得社会, 懂得人生价值, 了解世界, 掌握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③ 向微观领域拓展德育要向德育对象的内心世界深人, 要开展德育心理学研究。

④ 向交叉领域拓展形成德育与智育的整合, 德育与环境的整合, 形成由一体两翼的大德育模式, 以及通过环境选择、建设、优化, 使环境条件成为德育的一个途径。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根本性的转变。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是高等中医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当前我们开展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改革, 同样须用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否则这项改革将是无本之木, 不可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在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 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要注意与高等中医教育的整体改革相结合高等中医教育改革涉及的问题很多, 如办学机制的转换、教学制度的改革、培养目标的变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构建的优化等等。因此,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高等中医教育整体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离开整体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不是失败, 就是流产。

2.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首先, 要处理好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关系。应从培养目标出发, 研究课程设置的构建优化问题, 形成合理科学的框架设计, 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改革实现整体优化。

其次, 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指导思想上, 是改革、发展、稳定, 在具体工作中则应是稳定、改革、发展, 遵循教学规律和科学发展规律, 既积极改革, 锐意进取, 又保持教学秩序的稳定, 处理好面上教学与试点改革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和逐步深化。

第三, 要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 教材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改革教学方法的关系。

第四, 要处理好教学、教材内容的成熟性、稳定性、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关系。

3.要实事求是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与社会环境、教育投入、学校条件、师资状况、地区特点等等有着密切关系, 各学校、各学科都应从各自的实际出发, 确立研究方向和改革要求, 内容和方法不要搞一刀切, 应当提倡各校有自己的特色课程和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