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向东 陈德兴
摘要: PBL因其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自主创新精神而逐渐在各国的学生培养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PBL学习法的应用使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载体,而是对知识的主动吸收、融合和创新,应用PBL的目的,是要培养不仅仅是会学习的学生,而是能较好适应社会、学会如何更好生存、造福社会的人。本文结合PBL在方剂学教学、学习中的初步应用,探索在方剂学教学中引入PBL的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 方剂学 PBL
1. PBL涵义。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下文简称PBL)是一种教学方法,最早起源于国外的医学教育,最早应用于60年代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医学课程,随后延伸到美国和澳大利亚一些大学的医学课程中。有研究结果表明:PBL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促进学生对新问题的概念迁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目前PBL已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医学教育组织的认可。在传统医学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理论学习与临床诊断实践人为地隔离开来,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和记忆理论和知识,在临床应用时不是忘掉,就是不知道如何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这种与临床实践相关性不大、不利于知识的综合记忆和运用的枯燥的理论学习,往往难以持久记忆,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受挫,无法保证预期的教学效果,更难以适应当今知识更新快、容量大的知识爆炸时代。
PBL 是克服传统医学教育弊端、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对具体患者获具体案例的诊治提出问题,建立一定的学习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具体方法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一个临床诊治问题的同一或不同侧面,列出并分析已提供的资料,如病史等,并结合原有知识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方法;列出待解决的问题和待收集的资料,通过图书馆、上网、咨询专家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收集信息和资源以完善假设;经过一段时间的――例如几星期(或更长)的学习过程,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平时分小组(每个小组一般7个学生左右)行动,每个小组根据需要分派任务,任务中有个人独立进行的部分,也有需要协同作业的部分。每周上课时间所有小组集中进行交流。教师则作为学习的帮助者,对这个由学生集体完成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
PBL现以广泛应用于包括大众医学、护理、药学、兽医学等在内的医学教育领域,成为美、英、加拿大、澳大利亚,甚至中东和亚洲国家医学教育领域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不仅如此,PBL还拓展到法律、工程学、教育、社会研究等其他专业的教育领域中,甚至应用于中小学教育中。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是积极的问题解决者和意义的建构者。问题解决要求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工与协作。PBL一般适用于学生人数不多的小班教学,在问题提出后,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平时各小组独自进行分工协作,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全体学生的集中讨论、工作进展汇报等。
2.PBL的本质
PBL是一种教学方法,是对课程学习的发展,它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映射真实情境的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之中,以积极的问题解决者的身份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PBL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一致。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PBL正是以映射真实世界的问题为学习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协同作业,并在协同作业中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PBL中的教师不是知识所有者和传播者,而是学习的帮助者(facilitator)。教师的主要任务有:为学生提供部分学习材料;激发学生思考;询问学生的思考情况;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监控学习的进程,使问题解决过程有计划地进行等等。
3.PBL的目标
PBL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保持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形成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对自身能力和他人工作成果的评价能力;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作为团体成员与其他伙伴协作的能力等等,PBL学习法的应用使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载体,而是对知识的主动吸收、融合和创新,应用PBL的目的,是要培养不仅仅是会学习的学生,而是能较好适应社会、学会如何更好生存、造福社会的人。。
4.PBL学习法在中医方剂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中医方剂学是中医基础学科,但方剂学又不同于中医基础、诊断、中药等基础学科,方剂学更象一座桥梁----将中医基础学科和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联系起来。方剂学的内容不但涉及基础、诊断、中药等基础知识,还涉及到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方剂学中的每一首方剂就是一个完整的病案,是理、法、方、药的全过程,是辨证论治的全过程,一首方剂就是一次完整的辨证论治的载体,一次完整的辨证论治;方剂学所涉及到的内容不可能仅仅是理论知识,同时必然涉及到临床诊病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单纯的理论上学习方剂学,只能是对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平面的、单元的整合,而不能对各科知识的立体形象的整合,从而形成能独立进行辨证论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多的学生只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了方歌、组成、功效、主治、方解等内容,而不知如何运用。
将PBL学习法引入方剂学,必然能增强学生将各科整合学习、融汇相关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对方剂学的学习从机械的死记硬背进入到更高的层次,即多环节、多学科的整合学习,比如在“逍遥散”的PBL教学中,可以不按传统的从组成、功效、主治、病机分析、立法用药、配伍意义等层次进行讲解,而是选择合适的“逍遥散”病案,提出各种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自我分析病因病机、确立治法、组方用药、分析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从而达到对“逍遥散”这首方剂的学习,而又从整体上把握的该病的病证论治的全过程。而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不了或错误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并可做必要的补充;在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后,有时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医生、患者角色的扮演,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通过模拟给“患者”诊病而将辨证论治的结果形成处方,从而感知临床处方情境。从方剂学学科特点来看,将PBL引入到方剂学的教学中是可行的。
5.PBL在方剂学教学中应用的初步探索及心得
我校方剂教研室在2005年3月中旬,在方剂学的教学中进行了PBL在方剂学教学中应用的初步探索。因为是初步探索,我们不是选择医患式的情景教学,而是选择了一个问题----“从气与血的关系探讨补气和补血的配伍特点,为什么?” 同时围绕这个问题又提出可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的一些问题,如“补气时可以配伍少量的补血药吗?为什么?有什么理论依据,现代药理研究能证实吗?”等等,具体如下。
①提前一周教研室进行集体讨论,确定具体“问题”-----“从气与血的关系探讨补气和补血的配伍特点,为什么・・・・・・”。然后布置给学生,学生自愿分组,每组8-10人;让学生在一周的准备时间内,自主运用校内及网络资源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开放思维、提倡有创造性的观点,
②一周之后,用一课时时间学生分组讨论,老师(一位)不时到各组中参与(主要是倾听)其中,可以适当引导,并纠正过于狭隘的争论,记录由争论而引发出的新的问题。
③然后,每组自愿的1-2名学生作为代表,上讲台讲解他的或他们组的主要观点;之后,由老师进行必要的点评,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观点,将学生提出的新的但阐述不深的观点加以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此过程2学时。
通过PBL学习法在方剂学教学中探索应用,我们发现有以下几点值得总结。
①学生积极性较高,PBL学习法受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大部分同学等精心准备。但讨论不够热烈,显然还很不习惯讨论。有的同学较为沉默,活跃的同学相对少一些。
②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学生在准备是查阅了较多资料,拓宽了学生对补气、补血方剂的理解,起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同学的观点、答案虽然都较为充分,但有新意的不多。
③学生反映由于其他课程也同时开展了PBL教学法,学生的压力较大。
6.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①我校多为大班上课,每个班级一般为八十几人,进行PBL学习法困难较大,效果不太好,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发言的机会。如果分为小班进行的话,又会占用大量的学时数,同时需要较多的知指导教师。
是否可以增加学时数或增加指导教师来适应大班的PBL教学。
②围绕课程学习重点的问题的设计还应该更科学合理,应该紧密结合临床。比如可将问题“从气与血的关系探讨补气和补血的配伍特点,为什么?”改为一个气虚或血虚的病案,让学生去找到解决该病的最佳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然将涉及补气、补血及怎样配伍最合理、有什么中医理论根据,并学到解决该病的方法,这样效果会更好。
③PBL学习法在方剂学教学应用现在只是探索阶段,还没有规范化、科学化,应该建立适应我校具体情况、适合我校方剂学教学特点的PBL教案。
总之,PBL学习法更适合于小班式的团体教学,我国中医院校的班级多为大班,实行PBL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PBL学习法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学习方法,仍然有必要尽快引入并加以实施,对于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的认识和实施还有必要进一步深化,以探索出适合中医院校具体情况的,适合方剂学教学、学习规律的PBL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