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在中医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论文41)

发布时间:2008-09-25

 何颂华   柳文

   

  关键词:PBL;中医内科;教学

  PBL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由教师提供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和学习方法的适当指导,让学生解决拟真情景中的问题的一种教学策略。PBL最早在医学教育中启用,由于它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引导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因此很快就在各个教学领域中广泛运用。利用PBL学生可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中医理论几千年的传承主要的方式以师承、案例式教学为主,这与PBL的内涵与宗旨是一致的。基于此关系,我们参考国外西医PBL教学模式,结合中医内科教学的特点,将PBL与中医内科案例教学进行有机地结合。   

  任课教师根据教案和备课要求组织问题,查找相关资料,收集和整理病案,学生通过掌握这些经过教师组织的问题、辨证分析病案,改变以往单纯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学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临床辨证思维能力,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一、方法   

  1.教学手段及模式   

  以PBL为指导,结合病案分析,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案修订。修改以往教案(以往教案比较笼统、单一,简单讲述需要掌握、熟悉、了解或是定义、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内容,针对性不强,与大纲差别意义不大),针对不同病证的特点,提出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和难点,组织病案讨论的证型和方式,教师点评的要点。   

  集体备课。为了充分实施PBL,针对重点病证组织集体备课,讨论相关病证的教学难点、制定该病证教学要点及选择临床病案的证型。   

  课前准备。任课教师根据教案和集体备课要求组织问题,查找相关资料,收集和整理病案。病案的选择难易有别,既有典型证型,又有兼夹的复杂证型。   

  编写教材。与传统《中医内科学》教材不同,省略了历史沿革、证型的证候分析、主方分析,病因病机内容以箭头图表形式表示,辨证施治力求突出临床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增加预后转归、学习参考,包括可供参考书籍、思考题、临床病例数例。

  课堂教学。教师课堂花费一定学时讲授病证的概论及重点,帮助学生对某一病证建立初步的认识。学生分组进行相关问题和病案的讨论,并由学生自由发言,启迪学生辨证思路。教师对学生所提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对病案进行辨证分析,点评和交流并作总结。

  信息反馈。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讨论发现新的问题,从而修订教案和备课资料。经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2.系列参考教材建设

  为了更好地实施PBL教学,我们进行了系列参考教材的编写,并制作部分病证的多媒体课件。

  (1)    主干教材

  五年制《中医内科学》(上海普通高校“九五”重点教材,已出版),教材有以下特点:

  历史沿革。按年代论述,抓住各阶段有代表性的著名医论医述,介绍简而不繁,突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中医病证的发展思路。

  增加“范围”。根据中医病证的临床特征与西医学疾病相联系,使之可参考辨治,并与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的病证相配套。

  病因病机。分开论述病因和病机,并加强了针对性。病因方面,根据每个证的临床实际突出病证自身特点。病机方面,着重论述由病因产生病机变化和不同症状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明确的病因病机思路。

  辨证论治。分辨证要点、类证鉴别、治疗原则、分型论治四个方面,紧扣临床实际,突出基本性、原则性、实用性三大特点,论述形式言简意赅。辨证要点力求针对病证特点,避免空泛,并结合加入现代临床辅助检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疾病;治疗原则注重切合临床实际,并适当介绍临床应用相对较为成熟的治疗原则;主方突出临床用药特色,强调规范性和实用性。

  预后转归。新增每个病证的合并症以及各病证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演变,有利于学生动态观、辨证观、整体观的建立。

  增加病证。增加了湿阻、关格、痴呆、颤证等有中医治疗特色的病证,丰富了中医内科学。七年制《中医内科学》(全国统编教材,已完成)。

  在积累五年制《中医内科学》编写经验的基础上,主编七年制全国教材。在原有框架下,调整和增删部分内容,以加强学生自学和辨证思维能力,加深教材深度,以适应七年制教学。该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历史沿革。归入概述,删繁就简,提纲挈领,不过多引用原文,重点反映各年代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供学生进一步查阅文献,深入学习。   

  病因病机。将病因与病机有机结合,标题精炼,又高度概括,反映出由病因产生的相应病机,然后具体详述病因、病机与症状三者间的因果关系,并摘选古代医家的代表性论述,为学生提供深入剖析的途径。同时还点明了病证本身虚实等方面的转化。  

  新增内容。增加肺癌等既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又有一定治疗难度的篇章;列举学习参考问题、辨证实例举要;增设研究进展,介绍有关病证的现代研究概况,目的在于扩大知识面,使学生可以更深入的学习病证。   

  (2)辅助教材   

  《中医内科病案精选》:摘选现代著名医家医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突出分析辨证依据和用药特点,剖析入微,丝丝人扣。通过医案分析,帮助学生建立临证思路,吸取辨证经验。   

  《中医内科常见病证辨证思维方法》:采用图表结构逐层辨析,一目了然,思路清晰,便于记忆,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重点撰写辨证注意点,内容精要,解决学生在辨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结合病案,示范辨证思维程序,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具感性认识。   

  《中医内科学习题集》(已完成):以七年制《中医内科学》为基础,习题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和病案分析,对全面掌握,深入理解病证有较大裨益,也为更好地实践PBL教学法建立基础,提供帮助。本书问题涉及面广,难易交叉,既有反映病证基础和重点的内容,又有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查阅资料,综合分析的问题。病案分析具有一定深度,牵涉到夹杂、转化等方面,锻炼学生临证辨析能力。

  (3)多媒体教材的制作

  搜集大量影像资料,对部分主要具有临床体征病证进行了多媒体教学的初步制作,可供网上教学。

  3.评价方式改革

  (1)考试改革

  由传统试卷只注重简单的书本知识考查,转向注重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30%为理论知识,70%为综合及病案分析。

  (2)多媒体模拟病例考查

  综合中西医疾病,模拟临床实际环境,考查学生分析辨证能力。操作方法:给予患者简要病史,由学生操作电脑进行深入的问诊、体格检查、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对于学生的每一项选择或询问,电脑均给出回答,同时要求学生在选择或询问时应当根据病情而有先后主次之分,以及是否属必要。最后学生通过其获得的所有临床资料作综合分析,得出诊断和治疗方案。电脑可对学生的操作给予初步评价。

  二、体会

  1.与传统中医内科教学相比,课堂PBL具有较多优点

  (1)学生在PBL中获得了中医辨证的技能

  与传统教学不同,PBL中教师并不以演讲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在PBL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进行学习。在共同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恰当指导下通过查阅系列参考教材,利用图书馆、Internet网络等各种学习途径收集和处理可以用于解决问题的资料,因此在这一类学习中学生以一个主动参与者的身份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以他的个性和特征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因此获得极大的提高。

  (2)在PBL中各种教学要素的角色转变

  PBL与普通传统教学相比无论在教师地位、学生角色、媒体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

  2.PBL在内科教学中的难点

  由于中医的辨证没有具体客观的量化指标,主要根据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对于兼夹复杂证型很难规范统一,由此产生学生与老师最终辨证的差异。

  由于中医五脏六腑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在治疗上会出现多法多方,教师事先应有足够的估计。

  3.课堂PBL的局限性

  在课堂环境中的PBL,学生获取学习资料的途径和工具主要是课堂中提供的文字参考资料、图片、模型、影碟等。由于课堂教学空间的局限性,使得课堂环境中的PBL具有以下的缺点:①学习社群狭窄。课堂环境中的PBL,学习社群主要局限于课堂上的同学,这样,小组中各成员的思维同质性较高,学习小组总体思维层次难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这也就决定了最终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缺乏较高的创新层次。②学习资源的获取极为有限。课堂环境中的PBI,学习资料仅局限于课堂中现有的资料,资料的来源面狭窄,资料内容的数量与质量也相当有限。③反馈与评价效果不佳。课堂环境中的PBL,教师必须扮演学科专家、资源引导者和任务咨询者等多重角色,如果教师在这几方面没有较高的能力与素质,必然最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果评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4.网络环境下的PBL是中医内科教学发展的方向

  信息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是一个资源极大丰富的社会,因此课堂环境下PBL的各种局限性也就显示出它在信息社会中的劣势。网络环境下的PBL利用网络打破时空局限的优点,将PBL的人群、资源、学习的灵活性大幅度扩大和提高。网络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能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想与联想记忆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这样便为学习者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会获得极大提高,因此网络环境下的PBL是中医内科教学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