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莺 王 颖
1 前言
传统保健体育在我国高校中已很普及,尤其是全国中医院校已举办过6届传统保健运动会,更有其深远的的历史意义和特殊地位。我校自1984年开展“二拳一剑”到1990年开设传统保健体育课以来,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使校园锻炼气氛更加浓厚。在这过程中,虽然学生很努力的学习、练习,但对于协调性特别强的太极拳来说还是不能完全领悟其动作内在含义,因此如何教好、练好太极拳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每个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科生99级29名,2000级67名,2001级39名,共135人。
2.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发出问卷135份,回收135份,回收率为100%。
3 结果与分析
3.1 练习前对太极拳的认识程度(表1)
表1 学生练习前对太极拳的认识程度
| 容易
| 一般
| 很难
|
人数
| 15
| 45
| 75
|
%
| 11.1
| 33.3
| 55.6
|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练习前学生普遍认为太极拳动作很难,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应加强学前宣传、引导,借助现代科学仪器,让学生逐步认识太极拳,以及知道学习太极拳的重要性。
3.2 练习过程中碰到的难度(表2)
表2 练习过程中碰到的难度
| 不能很好领会教师意图
| 不能很快掌握动作
| 只能领会动作不能领会内容
|
人数
| 12
| 52
| 71
|
%
| 8.9
| 38.5
| 52.6
|
3.2.1 只能模仿动作,不能领会精神
由于学习时间有限,大部分学生只能模仿动作,应付考试,而对于太极拳内涵,不能很快领悟。
3.2.2 不能很快掌握动作结构
表现为只能跟着模仿教师的示范,一旦离开示范,独立完成率很小,说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
3.2.3 不能很好领会教师意图
由于教学模式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学习,对于一种新的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较难适应。
3.3 措施及方法
3.3.1 加强太极拳基本功练习
太极基本功对于初学者是非常必须的一种练习,通过学习可提高腿部肌肉力量和动作的协调性,对提高太极拳动作规格是很有帮助的,从而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3.3.2 讲解动作的攻防意识
对初学者来说太极拳的每一动作都较相似,难以记住,教师应将套路动作每一招式的攻防意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既能很快记住,又能使动作很快到位,从而逐渐使学生建立起学习的兴趣。
3.3.3上课采用分层教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悟性不同,掌握动作结构,领会动作有快慢,当课上到一定时期,应采用分层教学,对领悟性较强者应进一步提高要求,而相对领悟较差者,只要掌握其动作过程。
3.3.4 注重培养骨干力量
在课中应培养学生骨干,因为学生之间较易沟通,不但在课堂上,而且在课外活动也能互相帮助。
3.3.5 运用电化辅助教学
采用先进的电化教学是现代社会的一个进步,课上教师的教学,学生可以课后通过上网点击来补偿课中的不足,从而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能力。
3.4 教学效果分析
在掌握动作技术上,经过1学期的学习只能掌握其动作过程,对于其内涵,根本不能领会。
在了解太极拳动作作用上:太极拳的动作特点是轻柔、柔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协调完整,但学生在短短一学期的学习中,只能领悟动作的表面位置,因此应通过较漫长的不断练习,才能悟出其中含义。
学生对学练太极拳的感受体验上,只能模仿动作,不能领会内涵,套路能基本独立完成,教师教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多种辅导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4 结论与建议
对初学者来说要加强太极拳基本功练习,太极拳套路除了课堂学习、练习外,课外业余练习还是很重要的,调查结果,超过57%的学生需要辅导,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理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反复不断练习,才能对太极拳的意识有所领悟。
提高教师业务水准,掌握正确的教法:正确的示范精练的语言讲解,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一个教太极拳的教师来说是必须具备的,因为正确的表象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在教与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学生中去,主动关心学生,引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对学生“三基”的培养,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使示范、讲解、练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得到很好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