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教学的若干体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论文26)

发布时间:2008-09-25

李艺

  摘要  以针灸治疗学教学为例,提出若干教学体会: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应当重视总论的教学,合理整合教材内容以及发挥考查的反馈作用;并通过启发性提问及情景角色扮演法让教学的主体��学生充分融入教学活动中。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针灸治疗学 教学体会 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地位

  针灸治疗学是针灸专业学生一门非常重要的主干课程。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涉及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急症等科近50种病症的针灸治疗确实是教师需要反复琢磨的问题。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其意在于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关于教学本身规律及方法等内容的交流与探讨。

  一、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当站在一个全局的角度,充分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等。

  1.  重视“总论”教学的意义

  相当多学科的“总论”教学往往由经验丰富甚至在该领域有威望的教师担当,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主要目的是初步建立学生对该学科的认识,包括学科特性、学习范围、学习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方法等重要内容。

  例如针灸治疗学总论中如何进行针灸配穴处方就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通过讲解学生大多能理解并记住三大选穴原则(即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辩证对症选穴)以及按部、按经两类配穴方法(具体包括上下配穴、前后配穴、表里经配穴、同名经配穴等)。倘若不明选穴原则与配穴方法的关系,学生临证往往没有头绪, 处方杂乱欠章法,比如一会儿想到用远部选穴,一会儿又想到是不是再用上表里经配穴,如此“东一榔头西一锤”实在太乱。因此教师讲课时一定要强调原则与方法的关系:原则是主导,方法应当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运用才是正确的。教师还可举例让学生知道正确运用选穴原则后所组成的处方往往就已经包含了多种配穴方法。以胃痛的治疗为例,通常近部选穴可取中脘、梁门等穴,远部选穴可取内关、足三里等,结合辨证因病位在胃,可再取脾俞、胃俞来治疗。教师可引导学生再观察这个基本处方,能够发现其实上下配穴及前后配穴的配穴方法已经在方中有体现了。但若反过来只顾配穴方法而不循原则的处方就散乱、抓不住重点,犹如“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经过这一番讲解,相信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选穴原则与配穴方法之间的关系,为其后具体病症治疗的学习打下正确的基础。

  再如总论中讲到针灸治疗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不少学生因为它概念抽象不明其意,或者错误地以为疏通经络就是活血祛瘀,单用泻法、刺激越强越好。在此教师应当让学生明了无论外感六淫,内生五邪或内伤七情,但凡引起经络的气、血、阴、阳发生异常变化,如气虚、气滞、气逆、气陷、血虚、血瘀、血寒、血热、阴虚、阳虚等均可导致经络不通。因而,疏通经络的关键在于辨经络气、血、阴、阳的虚、实、寒、热,采用或补虚、或泻实、或清热、或散寒等具体法则以激发、运行、通畅经络。而这一切都是通过穴位的功效、穴位的配伍、经络生理、补泻手法、针刺刺激量等方面协同做到的。这样的授课,既结合中医病因病机学、八纲辨证等内容,又结合针灸学自身特点,将有助于学生正确掌握概念并加深理解。

  此外,“总论”教学的另一目的还当引起学生对学科的学习热情。针灸治疗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在实践中运用和验证。总论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举一些浅显、生动的病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可以让在生活中亲自感受或运用过针灸治疗并产生良好效果的学生上台去讲自己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是好的老师,可千万别忽视了它的作用。

  2.  以教材为基础,合理整合,方便学习

  《针灸治疗学》教材所列病种很多,教师应懂得合理整合相关内容,便于学生掌握。如“头痛”与“眩晕”在病因、病机、辩证上都有“风、火、痰、虚”四者,从而在治疗上有相当多的相似之处,这是二者的共同点。在详细讲解其中一种的基础上完全可以简略讲解另一种。但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指出二者的区别所在,即“头痛”除了内伤引起外,尚有外感所致,而“眩晕”皆因内伤起,所以在治疗上有所不同。又如“泄泻”与“便秘”症状虽相反,可由于病位均在肠,故取穴有相同之处。男性病中的遗精、早泄、滑精和阳萎表现虽不同, 但可以视作一个病情逐步加重的过程放在一起讲述。如此整合,可以简化相似内容,方便学生学习,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于不同病症之间关系的理解。

  3.  发挥考查的反馈作用

  考查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沿用至今。其内容多是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可是目前的现状往往是考查一结束,学生只关心成绩,鲜有问津与其相关内容的。倘若教师也只是完成任务,对考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不少学生共有的)听之任之,那么教学效果无疑大打折扣。其实教师通过考查能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可以引起反思,不断改进。例如,我们在考查学生针灸临床技能时,仍不时发现学生在确定腧穴位置时以己之三寸度患者之三寸,用自己的“一夫法”来丈量。看来错误的观念一旦形成,是需要花较大力气纠正的。鉴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在讲解腧穴的定位方法时,着重介绍骨度分寸定位法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简单提及手指同身寸和简便定位法并举例分析、演示后二者的局限性。在腧穴的教学过程中更是反复训练学生用前二种方法来定位,取得了预期效果。同时我们也建议有条件的教研室能为学生做考查后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总之,千万莫忽视考查的重要反馈作用!

  二、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必须融入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现代教育中,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俗称“满堂灌”、“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已逐步被重视能力培养和整体素质提高的模式所取代。教师也应改变教学方法, 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欲。以下是我在针灸治疗学教学中所做的一些尝试:

  1.  以启发性提问的方式引出知识点,并鼓励学生乐思好问

  启发性提问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思考

  后得到的知识在理解和记忆上就更加深刻持久了。并且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增加课堂师生互动的方法。

  我们在对中外学生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外国学生(尤其是来自欧美国家的学生)敢于提问。无论在课堂上或下课后总有学生询问各样的问题。而我们中国的学生似乎尚未形成这样的习惯。其实作为教师是希望学生多提问的,由此可了解他们学习的困难在哪里,他们关心哪些问题,甚至还能引发教师进一步的思考,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所以教师当营造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不断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并设法寻求答案的良好习惯。

  2.  适时运用情景角色扮演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适当穿插情景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从过去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

  为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模拟环境中考验知识的掌握程度、锻炼自己的医疗思维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等。针灸治疗学中“鼻衄”这一节的学习,我就采用了这一方法,让学生模拟处理急性鼻出血的场景,将全班被分成二组轮流进行表演。各组经过短暂的商议,确定各环节后,别开生面的表演就开始了。台上表演者分别扮演患者、家属、医生、护士的角色,他们夸张的语言、动作和表情常引得观众忍俊不禁,气氛异常轻松活跃。令人欣喜的是“医护”人员的处理过程有招有势,从压迫止血、冷敷法、鼻腔内滴药到刚学的针刺止血一一用上,可见他们已初步具备了综合治疗的思路,能有步骤地应对临床出现的问题。教师作为情景角色扮演法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当充分肯定他们对已习得知识的正确运用,进一步鼓励学生灵活、综合地去运用。当然对于学生忽略或运用不当的地方仍当及时指正。如在本教学实例中仍需向学生强调二点:医护人员在处理过程中,务必镇定出血患者情绪;某些不明出血血止后应找到出血原因,以期“缓则治其本”。经过这样的模拟及分析,相信学生今后在处理相同情况时一定更有信心,更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