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双语教学的思路及实践体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论文6)

发布时间:2008-09-25

姚海燕

  摘要: 结合教学实践体会,探讨了医古文双语教学的性质和目的,阐述了医古文双语教学中外语辅助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说明了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目前尚存在的不足,指出了在新时期开设医古文双语教学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医古文; 双语教学; 思路; 实践体会

  中图分类号: G642.2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学术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培养中医双语人才成为当务之急。医古文作为研究古代医药文献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是高等院校中医药专业的基础课程,

  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也是对中医药从业人员进行终身教育的重要课程,为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人才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我校于2003 年提出开展医古文双语教学, 当时既没有一定的教学标准,也缺乏专门的师资,更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甚至对这门课程性质的认识也极为模糊,不统一。在这种情况下,笔者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对这门课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也逐步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形成了教学模式的雏形,现特就有关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和各位同仁。

  1 医古文双语教学不是医古文翻译

  医古文是研究古代医药文献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它的目的是通过古代医药文选与古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阅读实践的训练,使学生在中学文言文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古医籍常用词语及其主要义项、古汉语基础知识以及断句、今译与文意理解的基本技能,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中医药古籍。简言之,就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古医籍的能力。因此,医古文双语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外语这一媒介与手段,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外语不是目的,而是扮演着服务工具的角色。就比如数学课的双语教学,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要学生用外语翻译这些问题。而医古文翻译,则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顺利阅读理解古医籍的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一定的翻译技巧,把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再进一步地翻译成外语。也就说医古文双语教学是第一步, 医古文翻译是第二步, 如下图1。

  

 

  

翻译                 翻译

  

                           

  图1 医古文双语教学示意

  2 医古文双语教学中外语辅助教学的内容及作用

  在医古文双语教学中,外语既然扮演的是服务工具的角色,外语这一辅助教学工具的使用,就应该起到增进学生对古代医籍的词语、语法特点、规律及古代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的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的作用。而这也就决定了外语辅助教学的大致内容,即包括:古代医籍书名的翻译,文章标题的翻译,中医药专有名词的翻译,古代词语不同义项的英文辨析,古代文化专有名词的翻译,成语典故的英文翻译等。

  2.1 使学生了解古医籍书名翻译的技巧和规律

  古代医籍书名的翻译是建立在正确理解书籍的内容和其命名的确切含义基础上的。例如:《串雅》是清代著名医药学家赵学敏的一本医著。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这是作者赵学敏当时收集到的民间走方医的验方汇集。书名中的“串”即“串铃”,是走方医在民间游走摇晃的铃铛。由于走方医的医术历来被人们视为“小道”,登不得大雅之堂,而作者通过研究发现走方医虽然来自民间,缺乏医学理论修养,但具有“操技最神, 奏效甚捷”的宝贵经验,绝非不屑一顾的“小道”。因此通过去芜存精,整理成此书,从此使得走方医的医术登上了大雅之堂。据此,大家提出了共计20 种翻译方案,不少同学把本书译为Fork Practice of Medicine, 从内容上来讲,这是没有问题的。也有同学根据作者著述的目的和这本书的内容,翻译为The Collection of Useful Fork Practice of Medicine in Ancient China,这样翻译更为精确。但是如何才能同时体现出《串雅》这一书名命名的精妙, 并保留其原味呢?《串雅》是一本中国的古医籍,而中国作为中医经典翻译的权威,使用拼音无疑是一种既简洁又有意味的方法。因此大家认为采取拼音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译为 ChuanYa: Fork Practice of Medicine 应该是最理想的。

  2.2 使学生加深对古汉语用字特点和词义的深入理解

  在讲到现在的学生仍然应该掌握一定的繁体字的知识时,给大家举出例子: 后- 後,云- �。这两组词是否就是一般的简化字和繁体字呢? 如果是,为何在都是繁体字的古籍中会看到“后”和“云”呢?通过讲解,学生了解到原来它们在古籍中是两个含义完全不同的两个字。“后”指empress 或queen,“後”则意为behind, back。“云”意为say,“�”则指cloud。再如,“走”在英语中意为walk,在古文中则意为run,如“走马观花”。“丈夫”,在英语中指husband,在古文中则指man,等等。这样,通过英语的辅助讲解,学生加深了对古汉语用字特点和词义的理解,并且可以体会到汉语用字、用词的精确,同时也增强了学习兴趣。

  2.3 使学生了解掌握更多的外语中医药专有名词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外语专业名词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如果让他们背诵一本专业名词的汉英词典,或让老师专门讲解词汇,结果都无疑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如果这些专有名词在医学古籍文章当中出现,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其过度集中出现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和疲劳,另一方面这些词汇一般都伴随着一定的学术和文化背景及丰富的语言文化现象出现,这样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加深他们对专业名词的理解和记忆。

  2.4 使学生通过中英文比较,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中医古籍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载体。平时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很少有机会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专有名词的翻译,而医古文双语教学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比如,学生都知道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但未必知道它们的英译。文章中也有大量的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成语典故, 如成语“目不识丁”,意思是连丁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英文的翻译是这样的: Not know one' s ABC; be totally illiterate。这样的翻译既符合英语自身的语言特点,也和中文的含义达到了本质上的一致。学生通过这样的比较学习,开阔了文化视野,也加深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3 医古文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存在的不足

  根据这门课的内容特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了旨在加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模式, 即除了教师课堂讲授以外,鼓励学生就与此门课程的相关问题撰写小型论文,这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医古文双语教学存在的不足是:教学课件制作尚不够完备,还没有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考试模型,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等。总之,在中医高等院校开展医古文双语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其收益也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在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也有明显的效果,更将为培养中医双语人才奠定一定基础。因此医古文双语教学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