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史美育,王剑,周�
【摘要】目的:了解对循证医学教学的反馈情况,提高循证医学教学质量。方法:以2004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选修《循证医学》的1年级医科研究生102名为研究对象,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选课之前通过研究生院提供的选课表了解到循证医学课程的占46.6%,导师建议选修的占43.8%,通过有关循证医学讲座知晓的占15.1%。选修循证医学课程的目的为了解循证医学理论的占74.0%。大多同学认为选修课程的目的大部分达到。授课结束后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完成系统评价存在困难,反映的主要困难依次为与相关评价小组的联系,获取Internet上有关信息资源和英语。结论:本次教学效果较好,今后的教学应加强证据的检索等系统评价实践的内容。
【关键词】循证医学;教学;反馈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在2O世纪90年代迅速兴起,其核心思想是遵循证据的医学。循证医学教育被誉为21世纪医学教育的新方向1。将EBM 的方法原则引入中医学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培养中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方式。从1996年“循证医学”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至今还不到10年的时间,我国EBM 的教育还刚刚起步。开展有关教学情况的反馈评估,对提高循证医学的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2004-2005学年选修循证医学选修课程的2004级硕、博士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发出问卷102份,收回73份,回收率为71.57%。
1.2 课程设置 共24学时,学分1.5分。主要授课内容为循证医学绪论,证据的来源与计算机检索,与循证医学相关的统计学知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概述,治疗性文献的阅读与严格评价,系统评价。教材为刘平、童瑶两位教授主编的《中医药科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参考教材为王吉耀教授主编的《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和王家良教授主编的《循证医学》。
1.3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学生对循证医学选修课程的教学反馈情况,调查表共12个项目,8个为封闭式项目,其中部分为多选项目,涉及获取该课程选课信息的途径、选修该课程的目的、选课目的是否达到、授课带来的收益、完成系统评价是否有困难及存在的主要困难等。数据采用Epidata数据库双份输入,SPSS11.1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选课之前的知晓度通过研究生院提供的选课表了解到循证医学课程的占46.6%,导师建议选修的占43.8%,通过有关循证医学讲座知晓的占15.1%,
通过阅读专业期刊了解的占8.2%,通过同学交流了解到的占6.8%。
2.2 选修循证医学课程的目的为了解循证医学理论的占74.0%,为学习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的占46.6%,仅仅为获得学分的占2.7%。
2.3 选课效果自我认定 认为完全达到选课目的的占6.8%,目的大部分达到的占68.5%,少部分达到的占23.3%,未达到目的的占1.4%。认为授课对研究工作有益的有49人,占70.0%;认为对临床医疗有益的有42人,占60.0%;认为对教学有益的为2人,占2.9%。
2.4 完成系统评价的能力及困难 授课结束后认为完成系统评价存在困难的有67人,占91.8%。完成一个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主要困难见表1。认为能克服困难的为48人,占65.8%。
表1 完成一个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主要困难
完成一个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主要困难
| 频次
| 总频次的百分比
| 总人数的百分比
|
英语
| 20
| 13.4
| 27.4
|
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 10
| 6.7
| 13.7
|
获取1nternet上有关信息资源
| 26
| 17.4
| 35.6
|
时间
| 9
| 6.0
| 12.3
|
与相关评价小组的联系
| 29
| 19.5
| 39.7
|
不易寻求到帮助
| 20
| 13.4
| 27.4
|
经费
| 13
| 8.7
| 17.8
|
培训机会
| 19
| 12.8
| 26.0
|
其它
| 3
| 2.0
| 4.1
|
总频次
| 149
| 100.0
|
|
3 讨论
随着人类疾病谱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疗效是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临床疗效是否得到认同,又主要在于临床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和合理2。中医药学接受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起步较晚,在从事临床研究时很多还是个人小规模诊疗经验的总结,缺乏严格的科研设计方法,对于治疗性文献的研究大多仍为传统综述,缺乏系统性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3。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接轨,在中医药领域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已呈现出相当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从医学教育的角度看,循证医学的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不同在于,它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最好的研究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观,为规范今后的临床实践行为打下基础4。
目前,为医学生和临床医生设置循证医学教育课程,已成为国内外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美国,20%以上的医学院校开设了循证医学课程1,而我国只有少数医学院校开设此课程,开设此课程的中医院校更是屈指可数。研究生教育阶段相比本科教育阶段,更加注重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国内开设循证医学课程的院校大多以研究生教育为起步。我校在2003年首次对研究生开设了循证医学选修课程,选课人数达114人。课程的开设,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引起了积极热烈的反响。同时,不少同学结合自己的专业及课题研究向循证医学的教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将有关信息收集整理,将更为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改进提高。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大多同学在选课之前并不知晓循证医学,仅有15.1%的同学通过讲座了解,因此有必要在学生中增加循证医学专题讲座,提高循证医学的知晓度。调查还显示大多同学认为循证医学对临床及科研有作用,选修课程的目的大部分达到。授课结束后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完成系统评价存在困难,反映的主要困难依次为与相关评价小组的联系,获取Internet上有关信息资源和英语。这提示我们在今后教学中从这些方面侧重对学生的指导帮助。
本调查结果对于今后提高我校循证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些提示。但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此次调查样本量偏小,调查内容还较肤浅,今后有必要开展大样本的追踪调查,评估教学效果,此外应努力地解决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性的问题,在普及循证医学的理念和原则的同时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静,李幼平.循证医学与21世纪医学教育.中国循证医学,2001;1(2):71-73
2. 王永炎,刘保延,谢雁鸣.应用循证医学方法构建中医临床评价体系.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3):17
3.李廷谦,王刚,王蕾,等.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现状和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5(6):431-437
4.蒋红梅,费樱,于敏,等.医学生循证医学知晓度的调查和教学实践研究.检验医学教育,2005;1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