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近几年来, 随着高等学校本科生招生量的大幅度增加,使得本科教学从“精英式教育模式”时期过渡到了“大众化教育模式”的时期。本科教育处于了一个新的形势,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如何评价本科教育质量,如何保障本科教育质量,也同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自1993 年以来在全国高校中开展的教学工作评估,为建立高校外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机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外部评估”, 促进了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了学校对教学质量自我调控的能力。如何在外部监督机制下,加强自我管理,促进学校建立一套适合校情、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机制, 成为本科教育改革中亟需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问题。
一、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和高等教学质量保障的内涵和目的
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之本。什么是教育质量,如何评价? 2000年版ISO9000标准提出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对于高等教育质量来说,它需要满足两大方面的需要,即社会发展需要(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和个人发展需要(包括:职业、事业、认识、个性、兴趣等)。则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要的程度。但是,质量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难以衡量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教育,质量是不一样的。
然而,教育质量的好坏是以教学质量的保障为前提的。教学质量是一个综合指标,可以从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来界定其内涵。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师业务水平、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学生的入学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学校教学环境、实验设备、教材与图书资料等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水平等。高等教育保障就是根据预先制定的一系列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要求高校全体员工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潜力与自觉性,认真地实施并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计划,从而达到或超过预定的教育质量目标,一步一步地达到学校总目标的过程。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从中世纪大学到20世纪20-30年代的自我质量管理阶段到80年代以来的教育质量保障运动阶段,人们认识到通过评估可以了解高等教育质量状况,但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目前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已经形成了新的三维教育质量观和质量标准。从关注质量结果到关注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从分割的质量控制措施到系统、全面的质量管理。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的目的在于,既要证明已经取得的“质量”;更重要的在于建立一种推动高校自身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的机制,通过对质量生成过程的分析,寻找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控制点,运用制度、程序、规范、文化等实施控制,从而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活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能力。
二、本科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构成
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一般分为五个部分, 即教学质量保障的指挥系统、教学质量的信息收集系统、教学质量的信息处理系统、教学质量的信息评价与诊断系统和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系统。
教学质量保障指挥系统是由学校的主管校长及教务处等有关部门组成。主要任务是确定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目标、教学质量标准,协调学校内部各种教学质量管理活动的关系,制定有关教学活动的政策和措施,总结学校有关教学管理活动的经验和理论,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这个系统是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 教学质量的信息收集系统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评价的前提。信息收集应是多渠道的,包括:专家信息、教学督导组信息、校领导的听课信息以及学生的听课信息等。教学质量的信息处理系统是把收集来的大量信息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在信息来源多渠道、多方面的基础上,还要有足够的、长时间段的样本量,才能保证对信息处理的科学、合理和公正。教学质量的信息评价与诊断系统包括对整个教学质量信息处理完毕后的结果分析工作, 这是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围绕学校的办学目的和教学目标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 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系统可以将诊断和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被评估者,目的是帮助其改进和提高。当然, 一个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还包括对教学保障的支持系统, 也就是要宣传质量文化意识, 动员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相关活动。
三、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内容
本科教学质量控制和评估体现在的教学及相关活动的各个环节上,凡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都是评估的对象和内容。具体涉及学校定位、教师资源、学生资源、教学条件、教学环境、教学管理、学生服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教学活动、第二课堂、学生学习质量、人才社会质量、办学效益等多方面内容。其核心是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的顶层设计,它联系着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及与此相关的教学资源配置、培养计划、教学过程设计、质量控制与评价等方面,这些主要环节是实现顶层设计的基础和完成设计的主要途径。其中,教学的质量控制与评估应是整个教学运行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从教学工作的总体上考虑, 学生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是所学课程和授课教师, 他们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因此,通常校内教学工作评估的重点是在课程评估、教师授课评估和学生学习业绩评估等几个方面。
通过课程评估可以保证课程质量, 从而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通过课程评估也可以推动课程建设。但是,课程建设必须在培养方案总体优化下进行,每门课程都应有一个全局观念, 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进行建设。教师授课评估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进行的评判。目前的主要方式有专家评估、学生评估、专家督导组评估、干部评估、教师自评等。通过学生和专家的打分,使教师明确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对学生学习业绩的评估是一个很重要课题,也是一个难题。如何评价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学习效果,并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这仍需探索一种更为科学的办法。
四、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执行仍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质量保障体系仍不够完善,存在薄弱环节。目前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偏重于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学其他环节(如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教学内容、教学研究等方面)不够重视;只重视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监控,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监控较为松弛;对理论课较为重视,对实践教学则重视不够等。另外,部分教师员工对教学质量管理的全员性认识不足,认为质量管理是管理人员的事,质量管理积极性不高,行为被动,从而导致学校质量监控效能的弱化。第三,教学质量评价不尽完善。一些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不够客观,评估过程中的人为成分较重,影响了教师对于评估的积极性和教育质量的提高。第四,许多学校虽然实行了学分制,但实际上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的要求。
总之,虽然我国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虽然还存在不足,可喜的是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科学、合理的质量保障体系。相信只要不断的加强对教学质量保障认识的深度和思考,这个体系会不断发展,更趋完备,在本科教育中起到强的保障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