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论文28)

发布时间:2008-09-24

陆为华,刘胜

   关键词:二级学院;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问题;对策    .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852(2003)08―0045―02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临床医师的需要,1997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临床专业学位试行办法”,上海中医药大学是首批试行的单位之一,我们作为大学的附属医院,龙华临床医学院从1998年开始对入学的研究生进行分类管理,一类为“医学科学学位",即“临床科研型"研究生;一类为“医学专业学位",即“临床技能型”研究生。现将我院4年来对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的管理作一总结。    

  4年来,我们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研修部的领导下,共培养了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88名,其中已毕业的博士10人,硕士17人,转博4人。目前在读的博士有14人,硕士43人。这些年来,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工作中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现就目前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剖析,结合我们的实践,提出一些对策,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临床专业研究生现状 

  1.1  学风问题  目前在部分研究生中存在学习不够主动,对于科研工作中的原始资料的记录、整理不规范,在科研中不能深入,有委托他人完成等情况。

  1.2  学术能力  学生在科研及临床工作中依赖性较强,在临床科研课题的设计、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创造性。

  1.3  临床实践能力  临床技能较差,动手能力不强,临床思维不清楚。

  2  改进措施

  2.1  加强导师遴选、培训和考核,建立一支思想过硬、治学严谨的导师队伍。导师的言行对研究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导师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医德医风、治学态度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质量培养。

  2.2  明确培养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由于每位研究生的基础不一样,所学专业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研究生下临床前,由教学处管理研究生工作的同志与导师、研究生一起商讨,制定出每一位临床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及科室轮转表。

  2.3  加强研究生上岗前培训,以使他们了解我院的情况,转变角色,从医学生转变为我院的准医生,尽快适应我院的工作。   

  2.4  加强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我院的研究生来自全国各地,每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在临床考核时,我们发现许多研究生操作不够规范。而我校是首批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育评优的学校。因此,我们请西内教研室的老师给研究生补上规范化体检这一课,并在开题前(第四学期)通过由教学处组织的临床体格检查考试,否则延迟开题。   

  2.5  加强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督察。在研究生轮转期间,我们一般聘请临床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研究生的临床带教老师,以确保带教质量。并由该科室的科主任、带教老师以及教学处分管研究生工作的老师组成出科考核小组,对每一位去该科室轮转的研究生进行出科考核。如果成绩未达标者,要延长出科时间,直至达标为止。

  2.6  通过定期医案整理,加强中医意识和中医临证思维的培养。教学处规定每位研究生

  每周随师门诊抄方1次,每月整理l~2个医案。并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医案比赛,请三位资深的教授老中医给同一医案打分,并进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