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教师队伍素质和结构的分析探讨(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论文23)

发布时间:2008-09-24

吴荫梅

  摘 要:

   新世纪的到来,使中医教育面临着新的不断地挑战,人才竞争使中医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就必须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因此,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本文以加强中医临床教师队伍建设为宗旨,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的,对我院临床教师的情况做了分析,并为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出了可行的改革措施与努力方向,供大家一起探讨研究。

   

  关键词:中医临床;教师队伍;素质;结构           

  中医临床教育始终面临着新的挑战,朱�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培养和选拔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形势需要的各类人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关注教育问题在今年的两会上始终是最强音之一。教育要与时俱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才竞争使中医高级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越来越高,肩负着培养未来中医人才重任的中医临床教师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要建成一流的师资队伍,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师资队伍需要有合理的结构和较高的教师素质,因此,提高中医临床教师队伍的素质,使教师队伍结构更合理化是新世纪人才战略的需要,是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的需要。我院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目前主要承担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和本科班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本着适应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2000年后,我院对临床教研室人员作了重新调整,调整后的临床教研室人员共142名,在年龄、学历和职称方面有了较大地改观,本文将调整前与调整后的临床教师情况作了比较,并进行了分析讨论,从而对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出了努力方向。 

  1临床教师情况比较

  1.1临床教师学历结构比较(见表1)

  

表1:临床教师学历结构比较

  

年份

  

年龄

  

  

  士

  

硕士

  

本科

  

大专

  

总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1998

  

  50岁以上

  

2

  

4.4

  

1

  

2.1

  

39

  

84.8

  

4

  

8.7

  

46

  

100

  

 

  

  35-50岁

  

1

  

1.2

  

10

  

12.0

  

63

  

76.0

  

9

  

10.8

  

83

  

100

  

 

  

  35岁以下

  

2

  

9.5

  

1

  

4.8

  

17

  

80.9

  

1

  

4.8

  

21

  

100

  

 

  

  合  计

  

5

  

3.3

  

12

  

8.0

  

119

  

79.3

  

14

  

9.4

  

150

  

100

  

2001

  

  50岁以上

  

0

  

0

  

2

  

7.2

  

26

  

92.8

  

0

  

0

  

28

  

100

  

 

  

  35-50岁

  

4

  

5.2

  

8

  

10.4

  

65

  

84.4

  

0

  

0

  

77

  

100

  

 

  

  35岁以下

  

6

  

16.2

  

4

  

10.8

  

27

  

73.0

  

0

  

0

  

37

  

100

  

 

  

  合  计

  

10

  

7.0

  

14

  

9.9

  

118

  

83.1

  

0

  

0

  

142

  

100

  

  1.2临床教师职称结构比较(见表2)

  

表2:临床教师职称结构比较

  

年份

  

年龄

  

高级

  

中级

  

初级

  

总人数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1998

  

  50岁以上

  

  44

  

  95.7

  

  2

  

  4.3

  

  0

  

  0

  

  46

  

  100

  

  

  35-50岁

  

  42

  

  50.6

  

  39

  

  47.0

  

  2

  

  2.4

  

  83

  

  100

  

  

  35岁以下

  

  1

  

  4.7

  

  19

  

  90.6

  

  1

  

  4.7

  

  21

  

  100

  

  

  合  计

  

  87

  

  58.0

  

  60

  

  40.0

  

  3

  

  2.0

  

  150

  

  100

  

  2001

  

  50岁以上

  

  28

  

  100

  

  0

  

  0

  

  0

  

  0

  

  28

  

  100

  

  

  35-50岁

  

  49

  

  63.6

  

  28

  

  36.4

  

  0

  

  0

  

  77

  

  100

  

  

  35岁以下

  

  2

  

  5.4

  

  18

  

  48.6

  

  17

  

  46.0

  

  37

  

  100

  

  

  合  计

  

  79

  

  55.6

  

  46

  

  32.4

  

  17

  

  12.0

  

  142

  

  100

  

  1.3临床教师年龄比较(见表3)

  

表3:临床教师年龄比较

  

  年份

  

  总人数

  

50岁以上

  

35-50岁

  

35岁以下

  

  

  

人数

  

  

人数

  

  

人数

  

  

  1998

  

  150

  

46

  

30.6

  

83

  

65.3

  

21

  

14.0

  

  2001

  

  142

  

28

  

19.7

  

77

  

54.2

  

37

  

26.1

  

  1.4临床教师授课率比较(见表4)

  

表4: 临床教师授课率比较

  

  年份

  

  学年总学时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授课学时

  

%

  

授课学时

  

%

  

授课学时

  

%

  

  1998

  

  834

  

  473

  

  56.8

  

  329

  

  39.4

  

  32

  

  3.8

  

  2001

  

  1496

  

  1061

  

  70.9

  

  301

  

  20

  

  134

  

  1

  

  1.5临床教师参加科研情况(见表5)

  

表5 参加科研与论文发表情况

  

年份

  

科研项目

  

  获奖数

  

发表论文数

  

  

  国家级

  

  部局级

  

  院校级

  

  参加人数

  

  占总人数比

  

  总篇数

  

  人均篇数

  

  

  1998

  

  12

  

  50

  

  40

  

  96

  

  64%

  

  5

  

  220

  

  1.5

  

  2001

  

  7

  

  60

  

  52

  

  120

  

  84%

  

  3

  

  250

  

  1.7

  

  2分析与探讨

  临床教师队伍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很大部分取决于教师的个体素质,因此,教师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和教师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师整体的水平,影响到教学质量。根据我院临床教师情况,作以下的分析和讨论:

  2.1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

  (1)  从我院调整前后临床教师学历结构的比较来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有了较大的提高,大专学历教师比例降低为0,硕士学位以上教师的比例前后增长了6.7%,但从整体来看,目前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还不是很高,根据我校的办学方向和中医七年制学生的培养要求,这个比例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从各年龄段的结构分析看,3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比例虽然高于其它两个年龄段,但离教育部提出的50%的比例还相差甚远,教师队伍的学历构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反映出教师的基础训练水平和教师发展的潜力,因此,要重视和加强我院在职研究生培养的力度,积极鼓励在职的中青年医师报考研究生或攻读博士、硕士同等学力学位,并加快引进高学历的人才参加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结构,保证中医临床教学的质量。

  (2)  比较表显示:我院目前临床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为“倒金字塔型”,即高级职称大于中级职称,中级职称大于初级职称,而且高级职称教师的年龄层次有了降低,从这一点显示其结构基本趋于合理,因为,一般来说,“倒金字塔型”的结构比较适用于培养研究生和科学研究型的大学,我院现在主要承担中医七年制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中医七年制培养的是基础宽厚能独立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其在医学基础、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虽与研究生有所不同,但是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看,其教师的结构应该与培养研究生的层次相同,这样才能培养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具有相对竞争能力、创新意识强的高层次中医人才。其次,在各年龄段的职称结构表上显示,35岁以下人员当中高级职称人员较少,初级职称人员偏多,从某个角度上也意味着在职称评定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论资排辈现象。随着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职称评定社会化的实施以及职称职务评聘结合,此种现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得到改变,因此,在职称晋升方面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要适当放宽政策,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

  (3)  从教师队伍年龄比较表显示:调整后的教师队伍年龄层次趋于年轻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高等教育越来越需要一批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高校教师队伍正朝着年轻化发展,青年教师想象力和创新力较强,有为教育事业奋斗的精神和一定的工作实绩,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后备骨干力量,心理学研究表明,25所左右是人生逻辑记忆力发展的最高峰,而有关统计资料也表明,自然科学家创造期的最佳年龄区在25-45岁之间,首次贡献的最佳成名年龄在33岁左右,老化的临界平均年龄为50岁,因此,积极选拔优秀的青年人员参加教学工作,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但是,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年轻化,应该注重的问题是:青年教师在教学资历和临床实践经验上还须不断加强,同时,在青年教师中还存在着相对的不稳定性,外流的可能性较大,责任感和使命感还相对较差,因此,要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忠于教育事业,同时还要关心和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注重和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4)  课堂教学人员安排的合理性非常重要。我院目前承担了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七年制、本科班、留学生和夜大学生的临床课教学任务,从各临床教研室授课学时分析,高级职称人员授课学时所占的比例最大,这显示出我院临床课授课教师力量是较强的。根据中医专业七年制人才培养的需要,临床教学要实施优才优育、全面发展的模式,课堂教学是临床教学的主要环节,授课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有较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和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的精神,“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一般年龄都在40-50以上,从事教学工作时间较长,对学生情况较熟悉,教学经验丰富,在课堂教学中能运筹帷幄、驾轻就熟,应该是临床教学中的主要力量。但是,青年教师的授课学时所占的比例也应该加以重视,青年教师是临床教学工作的后备力量和生力军,要适当增加青年教师的授课比例,给他们提供锻炼和实践的机会,要在老教师的在传帮带下,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5)  临床教研室人员结构的合理性除了在职称、学历、年龄方面以外,还需在教学学术上有一个梯队结构,我院临床教师中不乏有几位教学术造诣深、知名度较高的教学方面的带头人,但是他们多数已到了55岁以上年龄,而在35-50岁这段年龄中很难找出能与他们相提并论教师来,尽管我院高学历教师人数在增加,高级职称承担教学课时数也在上升,但是教学质量,教师名望上的提高不是十分显著,所以,尽快在中青年教师中培养教学带头人已迫在眉睫,通过那些教学造诣深、知名度较高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使具有奉献精神、开拓精神教学业务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迅速成长,成为临床教学的中坚力量和后备力量,解决中医教学后继乏人现象。

  2.2严格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  朱�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提高教师思想和业务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是基础,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关键。教师是教学的承担者,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谈、举止和思维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应该注意那几个方面呢?一般来说包括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精神境界、审美情趣以及专业素质,教师素质是高校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学院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管理部门要重视抓好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理论的培训,使临床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接受教育新知识,并且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总结能力,注重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开发学生的智能,进一步树立起教师的良好形象和威信。同时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互相结合,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创造才能,采用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还能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最前沿。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结合,能使教学方法更新颖,形式更多样化,通过实践与学习,使临床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能力、教育资质、敬业精神、乐业精神、专业精神得到全面地不断地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就会上升,教学质量也会不断地上升。

  (2)  随着医学领域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新兴学科的不断产生,给临床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临床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参加科研就是教师学习新知识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科研是教学的源泉,通过科研活动,可以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了解社会的需求,掌握新动向和新信息,临床教师可以将科研成果及时转移到教学中来,在教学时有丰富的内容,能紧密联系实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水平,同时,通过科学研究,还可以增强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因此,要鼓励教师多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材教法研究,以便不断更新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个临床教师,应该承担起教学和科研两副担子。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教师队伍的结构合理、整体素质与教学质量、人才培养休戚相关,并需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需要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教育要与时俱进,教学也要与时俱进,重视和加强中医临床教师队伍建设就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和力量,使中医临床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更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更适应培养新世纪中医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振民 崔文志. 实践与探索.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

   2、谢安邦等.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杨德广. 高等教育专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4、刘毅等. 面向新世纪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探究.  中医教育,2000,19(1):20-21

   5、戴其舟等.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创新人才.  中医教育,2001,20(1):14-15

   6、徐宏刚等.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医学教师的思考.中医教育,2002,21(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