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与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对策(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论文10)

发布时间:2008-09-24

周敦华 李嘉炎

    随着中国正式进入WTO,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思考应对的措施与策略。高等中医药教育也将迅速进入世界教育市场,直面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境遇。

    根据关贸总协定最后一轮多边谈判――乌拉圭回合中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有关条款,签署国将承诺开放教育市场,给予其他国家的教育市场准入享受国民待遇。具体涉及教育服务贸易的条款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第一,开放远程教育服务市场;第二,开放出国留学市场;第三,开放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市场;第四,开放教育人才市场。对于高等中医药教育说来,直接相关的条款还将涉及医疗市场的开放及中药材、制剂市场的开放等。总体上判断,机遇大于挑战,利大于弊。高等中医药教育与国际接轨、向开放贸易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

    一、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在体制、机制上与国际惯例对接

    中国政府正在酝酿、出台新的境外资本进入国内教育市场的法规,境外个人和企业在中国合作或独资办学很快就会形成一个很大的市场。但目前国内高等中医药教育的体制与机制仍因袭着计划经济遗留的模式,无法与国际教育市场运作方式接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问题是建立一种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的运作模式。也就是说,在教育领域,让投资者、经营者、教育者三者分离:产权明晰,权责分明。这样,境外资本或社会非公共资金作为投资者就可与国内教育市场实现对接,而大学及教师作为经营者与教育者就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各司其职,在保证教育为国家服务及政治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为投资回报创造最大利润。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人才市场需求对接

    中医药学的民族特征及接受群体的历史积淀,决定其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又有亟待挣脱诸多束缚的特征。其中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尤为突出。拓宽专业口径,加强理、工、文、医学科交叉与渗透,推行双语教学,西医课程选用原版教材,中医课程编写使用外语教材,病史书写双语化,中医诊疗计算机软件与编程知识的普及与使用,以及科学实验与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等等,所有有利于人才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措施与方法,必须尽快筹划,尽早实施,争取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与国际人才市场需求接轨。

    三、加快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进程,与国际教育市场对接

    在中国进人WTO后,高等中NN教育比较国内其他教育领域更具备国际化优势,市场潜力十分可观。中医药教育应以外向型为主导,同时开拓两个市场(国内与国外),充分利用协定提供的四种服务类型:过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及人员移动,争取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关键是我们必须尽快研究、制定高等中医药教育课程国际化标准,包括学分认定标准、学制标准、学位认定标准等。应充分考虑与现行国外医学教育课程标准的衔接,从而为学历、学位的互认与对接铺平道路。

    四、加强专利意识,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上与国际理念对接

目前国内医药企业生产的药品与器械许多都靠仿制,加入WTO后,他们将为获得生产许可或专利支付昂贵的费用。但是中医药产品与器械的研究与开发国内具有传统的优势,因此,高校中医药R&D人员应加强专利意识,正确认识科技成果的商品属性,尽快推销现有的科技成果,加快产学研结合的步伐,避免科技成果被抢注或无偿使用。

    五、开发远程教育技术,在教育手段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接

  远程教育在教育的时间、空间、层次、对象上的限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适合加入WTO后境内外各类人员获得中医药知识的需求,而且也是扩大中医药教育国际贸易,低投入,高产出的捷径。互联网正在把全世界网络成一个“地球村”,高等中医药教育应该搭载在现代通讯技术的快车上,不断提速,不断更新。加紧培养符合国际通行标准的,可供多层次使用的中医药教育软件人才,使我们的软件水平迅速跟上国际先进水准,实现在教育手段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接。

    六、锤炼师资队伍,在国际交流与交往能力上与国际师资水平对接

    走国际化的办学道路是加入WTO后高等中医药教育面临的大趋势。协定中的“人员移动”条款即指外籍教师到中国任教和中国教师到国外任教,这种教育的国际互动不仅有利于本国教育的输出,而且也有利于借鉴国外成功的教育理念与管理经验.从而提升我国在国际教育市场上的综合竞争能力。有计划地选派专业课教师和研究人员到国外著名大学去留学、进修,同时聘请外籍教师担任西医课程授课任务,或开设选修课,都不失为锤炼师资队伍的好方法。不少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已充分注意有无“国外经历”的履历,有些学校(同济大学)甚至要求80%以上的师资具备“国外学习、进修、工作经历”。能力培养至关重要,高校师资队伍应在国际交流与交往能力上尽快、尽早地与国际师资水平对接。

    七、改革高教管理体制,努力与先进国家大学管理体制与运作方式对接

    高校管理体制只有走创新之路才能释放出新的能量: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单科眭教育,应改变垂直管理、高度集权、行政“机关化”的弊端,强调分层管理、权力重心下移、教授治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院系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权责明晰,积极主动。学校所有职能部门工作的中心是为院系提供支持与服务,而不是干预具体教学事务。要充分重视教授在学校管理上的发言权,学校发展规划与重大决策的制定,均应充分听取专家委员会的意见。在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应让专家、教授当主角,少一点非学术的官方安排:管理体制与运作方式的国际化不仅能提高管理效益,而且其成熟度也是衡量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标志。

    八、拓宽融资渠道,在教育投资体制上与国际先进模式对接

    目前,困扰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资金短缺。社会非公共资金进八教育领域即将形成一波新的行隋。因此,高校应尽快研究业外资金进入阿法律法规,超前构想多元投资管理机构的框架与章程,在不违反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努力与国外的先进模式对接,以吸纳更多的业外资金投资高等中医药教育,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九、加快中药制剂标准化研究步伐,实现与现代医药标准对接

    21世纪可能将是中药制剂的时代,而中药要走向世界,关键是要实现医药标准化。现代医药的标准是“安全、有效、可靠、稳定”,然而中药制剂仍有很大距离。在标准研究与制定过程中,既要坚持“以我为主”.保持中医药的传统特色.又要逐步与现代医药标准接轨。高等中医药教育应利用自身科研优势,为中医药国际化作出贡献。

十、实施特色战略,努力与国际竞争态势实现对接

    将所有中医药院校建成全国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学是不太现实的。各校应在合作与竞争的框架内,寻找自身的独特优势,实施特色战略,包括教育理念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特色、人才特色、管理特色等。既可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可经由创新而形成。平等、有序的制度供给将保证合作与竞争的良性互动,而这种竞争方式将是与国际教育市场的态势与规则相吻合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总而言之,加入WTO后,高等中医药教育应该积极研究对策,努力适应协定规则,以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积极姿态,投入到教育国际贸易的竞争格局中去,求生存,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