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改革与成效评价(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论文7)

发布时间:2008-09-24

王珏

  [摘要] 目的 为适应现代护理模式需要,满足入世后对护理人才外语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深化高等护理教学改革,推动我国护理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方法 对三年制高等护理教学计划实施改革,采取课程整合、降低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强化英语教学等措施。并与在原教学计划指导下的同届同学历层次学生作比较。结果 在改革后的教学计划指导下,确保专业学习成绩的同时学生英语水平显著提高。结论 教学计划的适时改革是满足护理学科发展和国际化护理人才要求的社会需要的保证。

  [关键词] 高等护理专业 教学计划改革 国际化护理人才

  高等护理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护理教育明显滞后于护理学科发展。而且我国社会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间,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正在不断被完善,医疗服务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必然会影响到护理服务市场,目前护理服务市场正向多层次、多形态发展[1]。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日益扩大的物资、服务,人才市场的相互开放,护士的国际化流动将对我国护理队伍建设和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护士的国际化流动会进一步促进我国和发达国家的护理教育合作[2]。以上社会背景提示我们社会需要大量具有外语交流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因此,探索既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又注重学科服务定位、发展的高等护理教育刻不容缓。为此对我校三年制高等护理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改革并实施,取得预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高考入学的大学专科层次学生84名,均为应届高中毕业女生。入学时英语成绩在70―116分之间(满分150分),按报考志愿分为实验班(32名)和对照班(52名)。其中实验班学生入学英语成绩小于90分的占52.6%,对照班学生入学英语成绩小于90分的占46.5%,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1.2.1 课程整合与教材改革 将临床科目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进行整合按系统编排,形成《临床护理学》,减少有些内容各科目的重复,使同等教学内容由较少学时完成,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并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能力,培养具有整体意识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整合教材中增加“护理”部分内容比重,注重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整体护理思路。为更好地突出“护理”,每一疾病护理内容严格按照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含手术治疗的常规护理)及依据、护理评价、健康教育的体例着手编写,并在内容前后呼应和临床实用性、护理措施可操作性上下功夫。使整体护理理念和护理程序框架结构从教材编排中首先体现出来。通过课程整合、教材改革引导教学活动从护理程序框架结构出发,使整体护理及护理程序的有关理念和理论融会贯通在护理教学全过程,通过教学互动将此内化为学生的护理工作思路,以培养和造就适合现代护理模式的高级护理人才。

  为使整体护理理念能更好的渗透于学生的专业行为中,我们还编写了《中西医护理学操作指导》教材并公开出版。在此教材中十分注重整体护理理念在护理操作中的渗透,以及它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在操作流程编排上首次尝试体现整体护理思想,摈弃唯操作而操作的常规模式。每项操作流程都以整体护理的工作程序展开,体现了现代护理实践以人为中心的要求,其立足点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护理操作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从以人为中心的角度去实施护理操作,使护理操作更具有现代护理特征,以克服现有护理操作教学和护理操作过程忽略护理程序的有关内容带有明显生物医学模式痕迹的现象,以此使护理教学满足护理学科发展。

  1.2.2 降低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 使必修课占总学时的比例较原三年制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下降6%,相应增加选修课的比例,使学生在构架知识结构时有更多的自主权,更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培养造就知识结构合理,符合专业发展又具有个性特征的现代护理人才。

  1.2.3注重英语能力培养 入世后大批中外合资的医疗机构、贸易机构、人员、器材要进入中国市场。外资医院、合资医院的护理领导人员、高级护理专家多属外聘,但它还须聘请一大批专业好、能用外语交流的护理人才[3]。即使是中资医院也会更多地接受外籍病人,提供优质医疗、护理服务。根据入世后上述发展趋势应加快护理人才外语交流能力的培养。鉴于此在教学计划设置中英语必修课设置324学时,较原三年制护理专业教学计划英语必修课增加125%。引进专业课程单元由外籍教师授课,有效的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以培养具有涉外护理服务能力的现代护理人才。

  2 .结果

  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用改革后的教学计划和原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在完成全部课程的教学和考核后对研究对象有关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实验班学生在改革后的教学计划指导下学习能力和学习刻苦性明显优化,专业学习及英语综合能力出现了明显优势。

  2.1 专业学习及英语学习情况

  2.1.1专业学习成绩 我们按专业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两大类,以85分及以上为优秀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成绩作回顾性的统计分析,实验班学生专业科目和专业基础科目的优秀率与对照班比较略有提升,但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一。

  表一 专业科目和专业基础科目优秀情况

  

班 别

  

专  业  科  目

  

专  业  基  础  科  目

  

  优秀人次  非优秀人次  优秀人次占比(%)

  

优秀人次  非优秀人次   优秀人次占比(%)

  

实验班

  

   57         199           22.5

  

  45        243            15.6

  

对照班

  

  140         588           19

  

  62        458            11.9

  

  注:x2(专业) =1.09< x2 0.05,1 =3.84,P>0.05   x2(专业基础) =2.2< x2 0.05,1 =3.84,P>0.05

  2.1.2 英语能力情况 高考入学英语成绩两班相比较实验班学生英语成绩低于90分的学生占比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二。而在实施改革后的教学计划以后,实验班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显著提高,有84.4%的学生通过雅思5.5分以上(其中近10%的学生获6分以上),其余15.6%通过雅思5分。对照班学生没有参加雅思考试,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情况两班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三。

  表二 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入学英语成绩(满分150)

  

班  别

  

低于90分(人)

  

  高于90分(人)

  

  低于90分占比(%)

  

实验班

  

18

  

14

  

  56.25

  

对照班

  

24

  

  28

  

  46.15

  

  注:x2 =0.8< x2 0.05,1 =3.84,P>0.05

  表三 实验班学生与对照学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情况

  

班  别

  

四级通过(人)

  

四级未通过(人)

  

  实验班

  

27

  

5

  

对照班

  

22

  

30

  

  注:x2 =14.42> x2 0.05,1=3.84  ,P<0.05

  3.讨论

  表一显示实验班学生专业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优秀率高于对照班,卡方检验差异虽无显著性,但足以说明在施行新的教学计划后虽然由于增加英语教学时数,专业教学时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由于采取相应的综合改革措,如使用整合教材避免了有些内容各科目重复,有效的节省课时。而且由于整合后的教材引导教学从护理程序的框架结构出发,因此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每一护理诊断都有相应的护理措施,而每一项护理措施都有它客观的护理依据,如此种种因而体现出护理学科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激发学生对护理知识的渴求,增强了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学习刻苦性提高。另外整体护理的工作思路引发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开发,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考虑问题全面,能够将知识进行纵横贯通,提高了学习质量,因此保证了专业教学质量。另外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的下降更方便学生自主规划学业,因而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至在入学英语程度相当的基础上,实验班学生英语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很大飞跃,与对照班相比出现明显优势,差异有显著性。

  笔者认为确保专业教学质量并非仅以较多的课时数作为保险系数,关键在于如何以更好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更合理的时间分配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优化学习方法,使投入最小化,尤其是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在有限的学业时间内使学生获取的知识和能力最大化,是管理扩大效应的最好注释。

  4.结论

  高等护理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复合型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不同的教学策略可发展不同的能力[4]。本文所进行的教学计划改革富有成效的导向了具有英语交流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培养,在确保专业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了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曹艳佩,美国护士紧缺的经济学研究与进展[J].上海护理2005,11(6):45

  [2] 郭燕红,护士国际化流动对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的影响[J]. 现代护理杂志,2003,9(12):903

  [3]林菊英,论入世后我国护理的应对[J].现代护理杂志,2003,9(1):3

  [4]陈红,李继平,袁岚.四年制护理本科教育毕业临床实习的比较与思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