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人文实践类课程的调查报告(教育教学内容改革论文6)

发布时间:2008-09-24

李蔚江  徐竹林  徐茵

   摘要:笔者对参与人文实践类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人文实践类课程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与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其采用的PBL模式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在“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沟通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两种教学方法互为补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等教育  中医药  教学方法  PBL

  人文实践类课程是一组课程的总称。基于素质教育的目标,人文实践课程以多样的选题,灵活的授课方式,不拘一格的考察方法,立足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一课程借鉴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运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的教学方法,是我校为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探索新的中医药教学模式的一种具体实践。

  为进一步了解人文实践类课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效果,笔者对2004学年中参与该课程选修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下即是开展该课程的情况与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一、课程的组织与实践

  人文实践类课程在组织上以小班教育为特点,采用PBL教学模式。学生通常以小组为单元,每组8-10人。各组的指导教师由我校社科部、基础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的教师来担任。先由各教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分组。教师通常会把讨论的主题先分解成若干个问题提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接着学生共同讨论并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如网络、图书馆、请教专家等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活动时学生们互相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有的从经典的文学作品入手,有的以中医经典课程的导读为内容,还有的以演讲与口才的训练为内容,等等。多角度、多方向是其特点。

  在人文实践课的课程考核中摒弃理论考试的方式,注重学生在课程开展过程中的参与性,力求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为了解人文实践课程教学效果,我们对学生采用随机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对这一课程的主观评价。共下发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回收率89%。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从表中可以发现,学生对各项目的优势认同程度在59.2%-83.7%之间,反映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总体上表示认同。其中“激发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信息检索能力”两项的认同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各项,而“对能增强记忆能力”一项的认同程度明显较低。这样的结果与以往文献报道中结果相接近,比较可信。

  表1 

  

优势认同项目

  

同意

  

无差别

  

不同意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能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82

  

83.7

  

13

  

13.3

  

3

  

3.1

  

  能提高自学能力

  

72

  

73.5

  

19

  

19.4

  

7

  

7.1

  

  能提高思维能力

  

68

  

69.4

  

16

  

16.3

  

5

  

5.1

  

  能增强记忆能力

  

58

  

59.2

  

31

  

31.6

  

10

  

10.2

  

  有利于系统性地掌握知识

  

67

  

69.3

  

25

  

25.5

  

10

  

10.2

  

  能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8

  

69.4

  

22

  

22.4

  

6

  

6.1

  

  能提高人际交流能力

  

69

  

70.0

  

18

  

18.4

  

13

  

13.3

  

  能提高合作共事能力

  

67

  

68.0

  

26

  

26.5

  

6

  

6.1

  

  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66

  

67.3

  

25

  

25.5

  

7

  

7.1

  

  能提高信息检索能力

  

81

  

82.7

  

16

  

16.3

  

5

  

5.1

  

  三、讨论:

  在上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我校就提出了“早临床,多实践”的教学思想。在每一个学年,学生都会有5周的教学实践期。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对于一年级的新生,由于医学专业知识还不完备,把他们安排到医院去实践的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我校从2003年开始在一年级的新生中引进人文实践类课程。

  人文实践类课程主要采用PBL模式教学法。PBL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方法,它在1950年代首先被美国西余大学医学院率先运用到医学教学实践中,到1960年代,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进一步开发了PBL课程模式。据统计在全世界1700余所医学院中大约有150所已采用PBL模式教学法,目前这一数字还在增加[1]。近年来,PBL在国内教育界广受重视,逐渐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建构主义学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2]。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相比,在以下方面,这种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

  激发学习兴趣

  从学生的问卷中可以发现学生对“激发学习兴趣”的认同率明显高于其他各项。回顾人类科技的发展史不难发现,许多重大发明往往起源于兴趣,因此,兴趣是激励人类不断探索的源动力。现代中医教育培养的是具备中西医结合知识的复合人才,由于中、西医学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发展方向,尤其是在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如何激发学生对中医学的兴趣和热爱,如何使学生掌握并贯通中、西医学的知识成为现代中医教育的难点。在人文实践类课程中我们探索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有些同学爱好中国古典文学,那就通过寻找《红楼梦》中的中医药知识为切入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且,参观、讨论等灵活的授课方式增加了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的疗法、新的技术层出不穷,教材更新的速度往往滞后于知识更新的速度,因此,与其传授现有的知识,不如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对于学生,要想在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始终把握专业的前沿信息,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PBL教学过程往往从问题入手,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学会了运用网络、图书馆等现代信息检索途径,这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提高沟通能力

  在今天,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精良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这是一个薄弱环节。人文实践类课程在这一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如有的小组就通过演讲与口才的训练,对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进行培养。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这样的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非常认同。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PBL模式教学法具有鲜明的特点,同时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PBL模式教学法,比较适合人数少的小班化教学,这与近几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长的趋势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如果把大班分成若干小班实施教学,任课教师的工作量会成倍的增长,这也是此次实践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个问题,因此,PBL模式教学法在目前的背景下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但两者结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论

   人文实践类课程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与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其采用的PBL模式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在“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沟通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PBL模式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互为补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1] 冼利青 张艳霞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育模式毕业生特征与优势分析 国外医学 医学教育分册 2002,23(4):10

  [2]刘景福、钟志贤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 外国教育研究 2002,2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