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中喜获丰收

发布时间:2008-03-25

  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先后公布了2007年度“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各类立项项目,我校在特色专业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评选领域喜获丰收,多个项目获得国家审批立项资助。

  据悉,“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由教育部、财政部自2007年启动实施。该工程也是我国自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大力推动的以关注高等教育办学质量为核心的又一重大工程。“质量工程”将建设七大系统:专业设置预测系统、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大学英语与网络教育网上考试系统、网络教育资源管理和质量监管系统、精品课程共享系统、立体化教材数字资源系统及终身学习服务系统。“质量工程”将资助15000名学生自主开展创新性试验;建设10000种高质量教材、30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3000个特色专业点;资助3000名教师和管理干部开展对口支援交流;遴选10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5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0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500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奖励500名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质量工程”计划在2006年至2010年的五年内,分年度、分项目逐步实施。

  为了推进高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建设一批急需和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教育部启动了特色专业点的建设工作,在优先发展、紧缺专门人才和艰苦行业中,选择相关若干专业领域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包括我校在内,共有 9所中医药高校的中医学专业入选第一批420个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将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等工作入手,通过研究、改革和建设,致力于培养高质量的中医专业人才,并集成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形成相关参考规范,发挥推广和示范的作用。

  2007年度国家批准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共220项,本项目重点支持高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形成一批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中医药高校有10个项目入选,我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谢建群教授领衔的“中医药院校个性化拔尖人才培养实验区”项目位列其中。该项目的实施旨在完善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综合改革,在教学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努力形成有利于个性化拔尖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满足国家对中医药创新人才的需要。

  在批准的2007年度135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中,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教学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获得立项。

  在公布的2007年度660门国家精品课程名单中,中医药高校有 8门课程入选,我校基础医学院孙文钟教授负责的《医古文》榜上有名。国家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2007年底,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启动实施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我校成为首批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的16所院校之一,我校将借助计划的实施,带动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将通过支持部分优秀学生开展科研、实验发明等创新活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和科学研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

  学校教务处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二级院部、中心将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深入学习领会国家教育部、市教委有关文件精神,开拓思路,共同努力,不断完善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巩固教育教学成果,推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2008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