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完善指导性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07-03-12

  为了加快我校中医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本着“局部调整,整体稳定”原则与 “加强中医经典类课程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增加任意选修课比例”的指导思路,我校教学职能部门组织人力、物力,对我校2006级本科各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该项工作日前圆满结束。

  综观本次修订工作,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更加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为增加学生学习安排的自主性,优化了必修课、选修课结构,如控制必修课学分,减少限选课学分,增加任选课学分。任选课学分五年制及七年制各专业不低于30学分,四年制各专业不低于20学分。

  2、强化中医传统类课程教学

  按中医经典课程三段式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在原经典课程基础上加入了“中医经典导读”课程,“针灸学”课程由原限选专业课变为必修专业课;同时,为加强人文艺术素质教育,将“中国医学史”由限选专业基础课变更为必修专业基础课,并将“艺术类限选课”安排进入各专业教学计划。

  3、强化实践教学

  通过将原小学期实践安排更加细化及加强考核,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技能操作水平。如:原“中药房实践”4学分细化为“中药房实践”(2学分)+“中药饮片识别考试”(1学分)+“中药理论知识临床应用考试”(1学分);以训练为主的必修课安排至小学期,强化学生操作技能培训,如“推拿手法(二)”变为“推拿手法实践”。

  此外,本次教学计划修订还在原有“基本要求”中增加了素质教育相关考核要求,在“考核及学位授予”中明确了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合格的要求,各新办专业(方向)根据专家意见也对原教学计划进行了个别调整。至此,经过修订、完善后的我校本科各专业培养计划更趋合理,从而为我校中医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教学处

   20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