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之旅”――有感于三所高校的思政课建设(教育教学内容改革论文12)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09-24浏览次数:47

  

 

  

顾云湘

  本人有幸赴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三所全国知名的高等学府交流学习,感触颇深,这三所大学在思政课建设中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果,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促进了我们今后的实践工作,意义非同寻常。在此仅谈一些个人感想。

  三所大学在思政课建设中具有三大共性:其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学科发展。教学能带动科研,科研能促进教学。而高水平的教学必须有高水平的科研为支持。同时,思政课教师具备了课程意识,而缺乏学科的归属感,从而使自己底气不足。究其原因,正是科研水平的薄弱,没有科研就没有地位。因此,三校不约而同地反复地提出应自觉坚持学术水平和学科建设为重点来提升思政课地位,思政课不是一般的宣传和动员,是有其一定的规律的,把握其规律,没有学术上的研究既上不好课又阻碍了学科化发展的道路。我非常认同中山大学领导人的一句话:“要想有地位,先要有作为。”作为我们思政课教师不要怨天尤人、整天牢骚满腹,觉得整个环境对你不公,要求更多的倾斜政策,我们应该学会自己努力去开拓,因为最终外因还是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所以要有这种艰苦奋斗,不断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内强素质,这样才能做到抢抓机遇,否则当机遇来时只能望之兴叹!

  其二,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科学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一切应以学生为出发点,真正做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目的。作为思政课教师不仅应该全身心投入到思政课教育教学,还应努力将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课堂拓展到课外,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生释疑解惑,或将大量精力花在第二课堂上。因为在老师眼里,学生就是老师的生命的展开,是对老师的生命价值的肯定。

  其三,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等方面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梯队结构,这一结构一方面有利于传帮带,另一方面更体现出对中青年教师培养和重视。同时,若有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社会考察活动、出国参观访问的机会都会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以便思政课教师能获得第一手材料和感性认识,进而开拓视野, 更新知识,在教学意识、教学手段、知识结构等方面弥补欠缺,加强了 “思政课”的教学时效性。

  上述共性我认为也是各所高校所努力的方向,而他们走在了前列,起到了表率的作用。这三所高校在具备共性的基础上,又不乏各自的独到之处,在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各具特色,成为我们思政课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风景一:北京大学教学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以教研室教师组合外加特聘教授的方式,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授课,实行专题授课制度打破原有的教材章节,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抽取出来,结合知识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的实际,加以综合整理,按照少而精的原则,从理论上进行深刻的分析、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讲解。而教学组教学能使每一个教师可选择自己最有研究的专题来讲授,改变了以往思政课承包、单干式方式这样一种教师水平不能充分展示,学生又没能接受最精粹的教育内容的方式,而是把自己最精彩的一面、最精华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也必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来说,通过展现自身优势同时,又暂时遮掩自己的欠缺之处,以利于以后慢慢弥补,增强了自信心。当然各个老师在讲授自己专题时,必须是紧扣教学大纲,并且要抓住各个专题之间的内在逻辑,不能各自为政,随意发挥。这样一种模式,本人觉得也是思政课课程改革后比较理想的教学方式。

  风景二:武汉大学“两课”(思政课)教学资源中心。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已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为课堂教学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 直观性强, 能够将课本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 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具异彩的运动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 创造一个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的场景。在思政课教学中, 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尤为突出。理论讲解与幻灯片、录像的结合,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 真正领悟了理论的内涵。在此意义上武汉大学建立了“两课”(思政课)教学资源中心,在全国高校中属首家专门用于思政课多媒体制作、网站制作、提供资料库和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中心。

  风景三:中山大学“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无论是设疑提问的方式,还是以对联这样一种游戏的方式作为课程开端,都是变抽象为具体形象,引发学生兴趣,通过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由教师引导分析做出总结,这种师生互动的方法,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增强了教学效果, 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思想觉悟。同时教师又及时得到了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 了解学生状况。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厚积才能薄发。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来说,更要克服浮躁的、急功近利的心态,静下心来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风景四:灵活宽松的考核方式。三所高校考核都比较宽松,关键在于平时的引导。北大保留传统的考试试卷出题形式,但有很大改革。考试内容由原来侧重考察知识转变为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题的比重分值下降,客观题的数量减少,而材料分析题的比重分值上升,主观题的数量增加,例如点评题(包括点评录相、点评教师课堂讲授、点评教材、点评著作)就是要了解学生的意见,降低学生考试压力。武汉大学考核成绩则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讨论、小论文、案例分析)与开卷知识点考核各占50%分数。中山大学对学生的考核没有统一命题,各个教师自主命题,或以写论文的形式,或以整个班的平时表现作为基点分,整个班80%的同学表现很好的话,基点分就高,再加上个人的表现构成考核成绩。总之这三所高校都十分重视将学生的平时表现纳入最终的成绩,并提高其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这样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更能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也更趋于全面合理,体现客观、公正。

  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体现的共性和个性都反映了其在思政课建设中取得的成果,值得我们借鉴。

  除此之外,在思政课建设中,我们还可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四门必修课程之外,可以结合我校作为医学院校的特色,开设一些相关的选修课:医学伦理学、医院管理、中国传统文化、卫生法、中医与哲学等等交叉学科,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在“思政课”教学方法上可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充分发挥校外专家学者的作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以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和印证所学理论的正确性,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同时积极改进教学形式。当代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呈现出感性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如果“思政课”教学还是停留在“一支粉笔,一个黑板”的单调形式上,势必让学生感到乏味,影响教学效果。除了象中山大学运用的提问法,游戏法之外,还诸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等,都能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三所高校的经验应该吸收,国家、省市领导的重视应该看到,自己的努力应该尽到,那么思政课的发展必定是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