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提高“两课”教育教学实效性问题的思考(教育教学内容改革论文11)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09-24浏览次数:41

蔡剑琴  乔文彬

  提要: “两课”教育教学实效性是“两课”课程的生命力,提高“两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应该遵循“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整合课程,精简内容,缩减理论授课时间,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教学环节。

  关键词:“两课”  实效性   实践教学

  我国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有着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两课” 教育教学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两课”教育地位的重要性也是众所周知的。“两课”教育教学改革讲了多年,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的要求强调了多年,众多“两课”教师在多年的“两课”教学中作出了艰辛的探索和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两课”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总体上仍然不尽人意,这就产生了“两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问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是“两课”课程的生命力之所在,然而更重要的是,“两课”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际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前途和21世纪国家命运的大事。高校“两课”教师、领导和全体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这一历史重任,真正化大力气去切切实实地为提高“两课”教育教学的效果而努力。

  一、提高“两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应该遵循“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

   “两课”教育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的原因相当复杂,作为“两课”教师,能作为的是应着眼于“两课”教学自身并寻找提高“两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就“两课”教学自身而言,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恐怕还在于没有抓住深化改革的关键点,即没有真正按照“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要求去做。“两课”课程分得越来越细,各门课程的体系越讲越完备,总嫌教学时数太少。其实,邓小平关于“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精辟论断,为深化高校“两课”改革,提高“两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原则,指明了方向。我们认为,“两课”教育的课程不是越细越好,课时数也不是越多越好,“两课”改革必须遵循邓小平“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在讲清楚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基础上,多讲形势与政策,法律与道德,从市场对人才政治思想素质要求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整合课程,精简内容,缩减理论授课时间,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不仅具备较高的科技知识水平和能力,同时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合格人才来。

   “两课”教育课堂授课要少而精。少而精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体现在“两课”的整体内容上。就“两课”教学内容而言,我们认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是以下方面:①内容过多;②内容重复;③缺乏针对性。因此,深化“两课”课程改革,首先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本着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两课”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进行精简和整合,科学规划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求系统全面,但求切实有效,从而集中体现少而精的要求。第二体现在课堂授课时间和授课要求上。长期以来,高校“两课”教学基本上局限于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被喻为“满堂灌”,学生感到厌烦和无奈, 减少课堂授课时间成为学生的迫切呼声。实际上,现在的大学生,信息渠道多、思考问题多、兴趣广泛、自主性强,适当缩减理论授课时间,不仅可消除学生的厌烦情绪,同时也给他们自由思考的时间消化和吸收课程内容。

  那么,课堂授课时间减少到什么程度为宜呢?这需要充分讨论,然后做出合理的匡算,我们在此提出一个不成熟且极粗略的量比概念供讨论:课堂授课时间与实践教学时间之比为5比5或6比4。当然,不同课程应根据其课程特点而变化,切忌一刀切。

  课堂授课时间少了,是不是意味着对课堂授课的轻视?不!恰恰相反,对课堂授课,也对“两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讲。比如,授课应更密切关注当今时代世界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包括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做出科学的、实事求是地解释和回答。比如,授课应更多地着力于深入剖析不同专业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所产生的迷茫和困惑,给以启发和引导。总之,需要“两课”教师更有效地发挥“两课”教育的自身优势,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联系近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联系社会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确实感到“两课”不是死板武断、抽象悬乎、不着边际的说教,而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并与我们的现实息息相关的科学理论。这样的要求,显然增强了难度和深度。

  课堂授课时间少了,需要“两课”教师更多地借助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近年来,许多“两课”教师各显神通,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两课”教育呆板、枯燥、乏味、说教的老面孔。但这方面还需继续努力,主要如下:

  第一、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针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或大学生普遍感兴趣的问题组织讨论、演讲、辩论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的主动性。

  第二、结合内容充分采用形象化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音响视听教学资料片和多媒体课件教学,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两课”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两课”教育应在这方面多投入精力和财力,加强教学片和教学课件的建设,生成更多密切结合内容又具有时代特征的视听教学资料片和多媒体,以供广大“两课”教师选用。

  第三、积极探索互动交流的网络化“两课”教育模式。网络课程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 现代互联网技术为高校 “两课”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若干意见》文件,为“两课”的网络化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据。由于网络化教育不仅可以共享优秀“两课”教学资源,它提供的互动平台,更可以变传统单向传授模式为新颖的多向互动模式,实现师生、生生之间即时、平等、交流沟通,。“两课”教学应紧紧抓住这一良机,开发和利用好网上教育这块宝贵资源,以“两课”网络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强化“两课”实践教学是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

  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文章。文中说到:“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注(1)]当前,高校“两课”教学,基本上局限于“本本”教育,教师在课堂授课,学生听记背,目的为了应付考试,这种单纯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两课”背上了空洞政治说教的名声。“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注(2)]“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注(3)]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完全是为了应用,理应最讲究联系实际,遗憾的是,高校的“两课”教学恰恰在这个关键点上没有做好。当务之急,必须抓紧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强化“两课”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以进一步增强“两课”教学的实效性。根据多年来的“两课” 实践教学的探索,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各项活动、组织参观、考察、访问、调研等都是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

  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体验、领悟、感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近年来,广大“两课”教师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应该加以总结和进一步完善。我们觉得在以下几方面还应继续努力探索:

  1、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和丰硕成果,来拓展“两课”实践教学的资源。比如:在“邓小平理论”课程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市政建设,让他们使看到市容市貌的巨大变化,从中深刻理解“发展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理论的精神实质。在“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中,组织参观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等,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艰辛和胜利果实来之不易。在法学课程教学中,组织学生参加旁听庭审的全过程,使他们生动地了解审判的程序和有关法律知识。在“思想道德品德修养”课程中,带领学生到无污染、无公害绿色植物生产基地考察,使学生得到生态环境的道德教育。“两课”教师根据本身所从事学科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所在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胜古迹、现代建筑、博物馆、大型展览会等资源,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社会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是理论教学的主要形式。

  2、“两课”教学评价要多反映实践教学的成效。 考试是评价“两课”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两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指挥棒推进实践教学,我们作了有益的尝试。过去常常是书面的试卷考查,标准答案局限于书上。现在,以论文、体会、调研报告、献计献策等文章作为评价依据,尽量体现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较好地反映学生所思所想。例如,在“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查中,结合世博会在上海召开申报成功热点和十五规划的制定等重大事件,要求学生撰写“我为世博会召开做贡献”、“我为‘十五’献计献策”等文章,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心。例如:针对市场经济活动中出现伪劣商品、保健品等现象,请学生运用实事求是的观点进行分析,并且组织讨论和交流。这样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的考试形式,很自然地提高了学生参与“两课”实践教学活动的自觉性。

  3、两课”实践教学应着眼于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这是“两课”实践教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只有这样,不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直接的积极的影响,而且也从理论上支撑了学校教育克服以片面追求学业成绩为目的的做法,从而使教育走上健康的轨道。今天的“两课”实践教学是为学生明天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学生在校得到实践能力的锻炼,为他们今后成才和事业成功播下希望。不少有识之士对高校开展“两课”实践教学活动给以充分肯定,认为弥补了课堂理论教学的局限性、深化了“两课”改革的内涵,十分有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4、开展“两课”实践教育,必须从教育观念、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首先,革除旧的教学观念,树立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会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考核办法等方面出现新的面貌。其次,在有限的“两课”教学课时中,明文规定实践教学的课时,从而得到制度上的保证。再次,鼓励教师参加“两课”实践教学的改革,有显著成果的给以重奖。

  5、“两课”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困难,主要有:一是组织工作比较困难,学生越来越多,教师力不从心;二是教学成本比较大,车费、参观费、讲解费都在上涨,教学经费难以承受。这些都需要学校和社会的支持。

  提高“两课”教育的实效性本质上是个实践问题,需要的是不懈的努力,努力,再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注(1)毛泽东   《反对本本主义》(毛选第一卷第111――112页)

  注(2)(3)毛泽东  《实践论》(同上第284页)